產經 > 醫療保健

中國出境就醫人數逐年增多

北京
2015-10-23 08:45

已收藏

散佈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華人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病歷,輾轉海外頂級醫院,尋找與病魔作戰的新路徑。 薛玲玲(化名)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個。她在輾轉多家醫院看病後,拿到了國內一所著名腫瘤醫院開具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確診書。醫生說可以手術,但成功率比較低,而且臉上會留疤。她決定出國看病。

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重新進行高精准度活檢以後,病理醫生告訴薛玲玲,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很多類型,而她恰好患的是最樂觀的一種,癌細胞生長得非常緩慢,治癒的可能性很高。 美國醫生採取的方案是化療,並提出防止留疤的措施。在一系列化療及複查後,醫生告訴她,癌細胞在十年內復發的可能性不超過10%,即便復發,也有辦法可以應對。

據盛諾一家醫院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蔡強介紹,從2011年成立之初僅接受兩名客戶,到現在每年協助超過500名客戶出國就醫,這樣的增長是他始料未及的。 伴隨著醫療全球化的發展,以及劉翔、李娜出國治病等名人效應的帶動,越來越多像薛玲玲這樣的高收入人群意識到,他們也有機會享受到全球先進的醫療服務。 國家癌症中心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於2014年公佈的一份癌症生存資料顯示,中國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0.9%。除了低生存率,國內頂級醫療資源緊缺,導致醫療服務不夠完善,更加劇了一部分人出國看病的決心。 "美國的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和分級診療制度比較完善,只有疑難雜症才會被層層轉診到頂級綜合醫院,所以不會出現中國頂級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蔡強說。

很多國外頂級醫院也深切體會到中國患者出國看病的熱潮。美國等國家的醫療機構接受海外患者的體系較為完善,一流醫院大多設有國際醫療部,接受來自世界各地患者的預約。曾幾何時,來自中東的富人階層掀起了一股美國就醫熱,而隨著越來越多中國面孔的出現,這些醫療機構也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 美國著名的安德森癌症中心在過去5年內共接診了約500名來自中國的患者,據其國際中心管理主任瑪莎·科爾曼介紹,今年來自中國的患者比去年同期有近40%的增長。為了方便來自中國的患者,國際中心設有中文網站,提供中文就醫助理,並在製作一部中文的就醫流程宣傳片。

她建議中國患者在預約時將病例和各種檢查報告按照合適的格式遞送,同時提醒患者要對文化差異和醫療體系差異做好心理準備。 "我們盡可能滿足患者及其家人的各種需求,但是當遇到家人要求對患者隱瞞病情這種請求,我們真的很為難,我們需要將病情與患者做充分的交流。"她說。 "另外我們希望患者具有合理的心理預期,由於花費很大,很多癌症患者就認為他們在這裡能夠治癒,但是癌症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很多時候安德森癌症中心也無能為力。"她補充道。

為了吸引更多中國患者並擴大其在中國的影響力,美國著名的梅奧診所於今年8月設立中國轉診辦公室,讓中國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其優質的醫療服務。 由於出國看病花費巨大,蔡強堅持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高端、小眾的市場。 "出國看病的首要條件是`不差錢`,另外還需要患者身體狀況能夠經受長途跋涉的折騰。當然,國外也沒有靈丹妙藥,並不能保證出國看病就能治癒。"蔡強說。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