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服貿會上 金融業對外開放再傳強音

中國證券網
2020-09-07 11:55

已收藏


2018年博鼇亞洲論壇上那句擲地有聲的“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開啟了中國金融業新一輪開放的進程。兩年之後,2020年9月召開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一行兩會”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又傳遞出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新成果、新聲音。

“中國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不僅是說,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地做。”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昨日在服貿會“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宣佈實施了34項銀行保險業擴大開放的措施,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修訂已經基本完成。近兩年來,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來華設立各類機構近100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指出,在今年發佈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之中,金融業准入的負面清單已經正式清零,更多的外資和外資機構正在有序進入我國金融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格局。

北京作為中國金融資產總量最大、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的地區,金融業開放帶來的變革效益最為突出。資料顯示,北京已經吸引了銀行、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共計800多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200多家。

“北京市已經率先實現全領域的金融開放。”北京市副市長殷勇指出,2018年以來,40余家外資金融機構落地北京或者擴大在北京的投資,包括標普、惠譽、穆迪三大評級機構,萬事達、VISA兩大銀行卡清算機構,高盛、瑞銀、瑞信等國際知名投資銀行,以及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等國際金融組織,涵蓋保險、證券、金融科技、資產管理、支付結算、征信評級等各個領域,形成了門類最全、領域最寬、體系最完整的金融業開放高地。北京日益成為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的首選地。

雖然金融業開放不斷前行,開放領域不斷拓寬,但也要看到,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比,現階段包括金融體制在內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

因此,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也不能停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5日在服貿會“跨國公司視角下的服務貿易便利化高峰論壇”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決心堅定不移,將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

陳雨露表示,要建設更高水準的開放型金融新體制,推動金融業邁向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為基礎的制度性系統性開放,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提供高水準的金融支持。

具體如何做?周亮指出,未來將繼續秉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原則,落實內外一致、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進一步落實落細已出臺的開放措施,引進更多專業化、有特色的外資金融機構來華展業,鼓勵中外資機構在產品、業務、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深化合作,穩步推進中資銀行、中資保險機構“走出去”,深化“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改革,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提高開放條件下金融監管和治理的能力,確保國家金融安全。

外匯局副局長鄭薇稱,外匯管理部門將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管理框架,穩步擴大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

具體到北京,殷勇指出,北京要自覺承擔起引領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的重大責任,發揮金融牽引作用,更加有為地推動金融開放,更加有力地服務實體經濟。北京支援合資理財公司等機構,外資證券、期貨、基金、人身保險等機構在京發展;支持在京外資金融機構參與股票、債券、外匯、基金等交易,參與北京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跨境人民幣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改革試點;加大財富管理、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打造全球綠色金融中心;支持跨國公司設置全球資金運營中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