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分化 行業擴容提速巨頭持續入場

中国证券网
2020-04-07 10:18

已收藏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成績單近日陸續放榜,行業持續分化。頭部平臺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等地位依然難撼,淨利潤實現不同程度增長;而個別平臺波動較大,如華融消費金融從盈利再度回至虧損狀態。

  與此同時,不斷有新的玩家進入。建設銀行在近期該行業績發佈會上確認,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是戰略上的安排,已籌畫了一段時間。這意味著,消費金融牌照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容。截至目前,已有24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

  業績持續分化

  消費金融主要是指面向個人發放無抵押信貸款,用於購買產品及服務消費。儘管行業整體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趨緩,但2019年絕大部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仍保持業績正增長。從頭部平臺來看,除了中銀消費金融,其他幾家公司的營收和淨利均實現雙增長。

  比如,最先披露財務資料的招聯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107.40億元,同比增長超50%,淨利潤14.66億元,同比增長近17%,截至2019年末的資產規模已超過900億元;重慶銀行旗下的馬上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89.99億元,同比增長9.22%,淨利潤8.53億元,同比增長6.49%;中國銀行旗下的中銀消費金融公司,去年實現淨利潤6.59億元,增長約17.89%,但營收卻同比減少14.71%至43.15億元。

  業績同比增幅最大的,是長銀消費金融。2019年實現營收7.12億元,同比增長565%,淨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1809%。該公司2016年開業,2018年即扭虧為盈,2019年便完成6億元的增資。

  業績波動較大的,則是華融消費金融公司。據其股東合肥百貨發佈的財報數據估算,華融消費金融2019年虧損近2億元。該公司曾在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盈利。

  記者發現,儘管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背景不同,但回溯近幾年的發展軌跡來看,基本呈現出以下規律:公司一般在開業2年至3年後便扭虧為盈,業績猛增,而後增速回落,回至自然狀態。比如,招聯、中銀、馬上等消費金融機構,都有過十分驚人的增長期,特別是2017年出現過業績集體式井噴。

  資產品質也是衡量消費金融機構發展情況的一個核心資料。由於資料不全,尚不清楚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整體資產品質情況。但從個別公司資料來看,不良率似有抬頭趨勢。如招聯金融截至2018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1.93%,到2019年6月末時已升至2.08%。

  又一家大行入局

  2020年是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發展的第10個年頭,市場環境日趨成熟。儘管因疫情衝擊,消費金融行業今年開局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並不妨礙巨頭們接連入局。

  建設銀行高管在近期公司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證實,該行正申請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個事情不是從近期才開始,建行已籌畫了一段時間。”建行副行長紀志宏說,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轉向內需主導,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作用日漸明顯,雖然短期消費受到影響,但是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消費領域的潛力很大,特別是隨著消費結構性升級,消費信貸的長期前景廣闊。

  建行在個人消費信貸領域嘗到過“甜頭”。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末,該行個人消費貸款為1926.52億元,增幅156.74%,新增居同業第一。不過,到2018年末時,該行個人消費貸款規模雖然超過2000億元,但增速降至個位數;到2019年末,該行個人消費貸款為1895.88億元,較上年減少205.37億元,降幅9.77%。

  紀志宏表示,目前,大型銀行的消費信貸業務占比偏低,建行將會繼續在這些方面加強探索,擴大消費金融覆蓋的範圍,更好地貼近民生消費、升級消費的需求。

  可見,消費金融仍有巨大的潛力。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市場仍會有5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表內消費金融占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

  在此之前,平安集團、光大銀行、小米集團已獲批籌建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產業和互聯網,是目前消費金融行業競爭格局中的主要派系。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