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飛稱,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組織建設者,人民銀行將數字貨幣作為未來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積極開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不斷優化和豐富DC/EP功能,穩妥推進數位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金融科技頂層設計日臻成熟
範一飛在“新征程 新使命——2019新浪金麒麟論壇”表示,在發展規劃方面,今年8月印發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下稱《規劃》)明確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提出27項重點任務;在監管規則方面,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加快打造包容審慎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平衡好安全與創新的關係,為金融科技創新劃定剛性法規底線,設置柔性管理邊界,預留充足發展空間,營造良好的發展政策環境。
他表示,人民銀行將積極推動《規劃》落地實施,做好監測評估並適時滾動修訂,進一步引導金融業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金融科技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深化技術、資料、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優化金融服務、完善基礎設施、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應用,充分運用監管科技手段增強金融穩定性、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與精准度、平衡好金融市場安全與創新的關係,助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積極開展法定數位貨幣研發工作
新形勢下如何利用科技推動金融高品質、高水準發展?范一飛從轉變傳統經營理念,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深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攜手推動供應鏈安全,助力金融業更加開放;加快數位化轉型,持續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等四個角度進行闡述。
范一飛表示,金融業要從全域戰略高度轉變經營模式、全面擁抱科技,加快盤活資料等新生產要素,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等新生產力,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在體制機制方面,他建議,金融機構穩妥推進治理結構、管理模式、組織方式革故鼎新,通過金融科技子公司、混合所有制、股權期權等手段激發創新活力,使發展機制越來越活。
金融基礎設施在金融體系及更廣泛的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是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的“國之重器”。范一飛介紹,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組織建設者,人民銀行將數字貨幣作為未來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積極開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2014年啟動數位貨幣前瞻性研究,2016年成立數位貨幣研究所,2017年成立專項工作組啟動DC/EP研發試驗。目前,DC/EP在堅持雙層投放、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下一步,將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不斷優化和豐富DC/EP功能,穩妥推進數位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他透露。
在數位化轉型方面,範一飛介紹,人民銀行將積極推動“數字央行”建設,強化金融資料治理,加強監管科技應用,實現監管規則形式化、數位化、程式化,建設數位監管報告平臺,提升監管專業性和穿透性;構建金融風險態勢感知平臺,完善風險資訊報送機制,強化整體風險態勢預判,及時向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發佈風險提示與防範措施,提高金融體系抵禦風險能力。
支付行業嚴監管常態化永遠在路上
近年來,受益于科技的進步,支付清算行業發展迅速。範一飛稱,科技驅動支付基礎能力顯著增強。例如在可得性方面,利用移動互聯、條碼識別等技術為支付服務“插上翅膀”,卡基支付與移動支付並行,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支付服務格局。2018年全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5300多億筆,金額超440萬億元,是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89倍。
同一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範一飛表示,支付業務與風險總是相伴而隨,因此嚴監管常態化永遠在路上。他指出,無證經營是影響支付產業健康發展的頑疾,要把嚴厲打擊無證機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嚴監管常態化的一項工作,作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靶向狠下工夫。
他同時要求規範創新,嚴控交叉風險。對依託支付帳戶開展的線上信用支付方式創新,各方要進一步加大調查力度,認真分析業務定位,準確把握業務實質,合理評估業務風險,深入研究支付機構與信貸機構合作,深入研究潛在的影響。特別要警惕圍繞支付業務大搞金融產品嵌套,避免杠杆率持續攀升,風險跨市場傳染,底層資產無法穿透,資金流向無人知曉,風險資產規模無法統計,風險因素持續累積等重大風險隱患。
範一飛要求,持牌機構利用交叉性金融開展收單業務,應取得金融管理部門認可,避免放大交叉性金融風險。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重點檢查銀行卡收單情況和開立使用情況,並會同監管部門完善交叉性金融產品的監管規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