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發起,創新應用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絡譜區塊鏈登記開放平臺(簡稱絡譜)技術,是一個可信協作的金融服務平臺。該項目主要利用區塊鏈可信的技術特點,旨在解決中小企業跨境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面推動跨境貿易金融業務發展。
國家外管局副局長陸磊10月27日在首屆外灘金融峰會演講時表示,外管局正在推進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在跨境貿易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等應用場景。
記者獲悉,今年3月22日,“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率先在上海、重慶兩個直轄市和江蘇、浙江和福建三省的省會城市試點。試點服務一經推出,其創新的融資方式、便捷的融資途徑和高效的融資效率就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吸引了眾多商業銀行與外貿企業積極參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14家銀行400餘個分支機搆首批接入。
7月6日,試點範圍擴大,陸續新增陝西、北京、廈門、寧波四省市參與試點,試點範圍由試點省的省會城市擴展至全省,目前9個省市的14家銀行的全部分支機搆參與試點。
知情人士透露稱,10月中下旬,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擴大後的試點地區包括國家外匯管理局天津、上海、江蘇、廣東、四川、陝西、北京、重慶、河北、山西、吉林、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廈門、寧波等分局,試點銀行增至20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新增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郵儲銀行)在試點分局轄內的全部分支機搆。此外,試點分局轄內尚未申請試點的地方性銀行和全國性銀行地方分行可向試點分局申請參與試點工作。
據悉,截至10月底,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累計完成應收賬款融資6370筆,放款金額折合67.7億美元,服務企業共計1262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約70%。
該平臺先後選取“出口應收賬款融資(發貨後)”和“企業跨境信用資訊授權查證”兩個業務場景作為突破口,在提高資訊可信度、解決虛假融資和重複融資難題、提升融資效率、管控融資風險等方面找到了可行的解決方案,解決了商業銀行的“痛點”。
據記者瞭解,在傳統進出口貿易融資中,往往存在兩大問題,即對於貿易真實性的認定和是否重複融資的認定。一方面,由於各金融機構都是獨自展開業務,貿易項下涉及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其交易鏈條長,涉及範圍廣,現有處理過程中主要依賴線下紙質單據的運轉,且人工干預過多,運轉效率較低,操作風險較高。另一方面,由於各金融機構的資訊不共用、不對稱,導致重複融資的發生。
這導致了在跨境業務貿易融資中普遍存在核驗成本高、融資資訊不完整、重複融資、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最終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該平臺以“出口應收賬款融資(發貨後)”作為業務場景,通過區塊鏈的資料不可篡改特性,把企業提交融資申請、融資受理、融資審核、放款登記到還款登記的整個業務流程,放在平臺上進行管理。並將出口貿易融資中的核心單據“出口報關單”資訊通過區塊鏈系統進行查驗,驗證該單據的真實性,自動計算對應報關單的可融資餘額,防止重複融資和超額融資,同時融資效率大大提高,一筆傳統進出口融資時間由1至2天縮短至15分鐘內完成。
同時,該項目為監管方提供了更加便利、全面的管理支撐,是監管科技領域的一次創新嘗試。該平臺首創的三方隱私保護密碼學方案,使得業務參與方資訊和業務內容資訊僅在對手方和監管方可見,而利用區塊鏈共用機制實現的穿透式、即時的監管方式,具備資訊即時同步、交易方無需主動上報的特色。
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的成功應用,在解決跨境業務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同時,也推動了跨境金融業務向著規範化、合規化方向發展,對跨境金融業務發展再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