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中國Top 40家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2018)》,報告主題為“嚴監管下,銀行如何從規模銀行轉向價值銀行、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增長”。
今年的報告以2018年銀行公開的財務年報為依據,仍然選擇中國40家代表性銀行進行價值創造分析。
麥肯錫表示,從四大類銀行來看,2017年六大行整體經濟利潤下降達16.8%;12家全國股份制銀行整體經濟利潤由正轉負;17家主要城商行整體經濟利潤同樣轉負;僅5家主要農商行同比提高5.3%,是四類銀行中整體經濟利潤唯一得到提升的一類。
從2015年到2017年,40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長達10%,風險加權資產增長達11%;而整體收入增速僅為1.8%,稅前利潤增長為1%,經濟利潤下滑了32%,是典型的規模驅動型銀行。
麥肯錫指出,國內銀行經濟利潤創造能力近年持續走低,主要源於三大挑戰:一是,銀行利差收益和中間收入持續下降,收入增長整體乏力,經濟利潤缺乏增長抓手;二是,大部分銀行依然依賴重資產模式驅動規模增長,有礙銀行創造經濟利潤;三是,行業監管趨嚴,金融杠杆收縮,導致資本受限,多數銀行已經無法支撐高資本的成長模式。
上述挑戰增加了銀行未來的不確定性。麥肯錫提出,未來三年將是中國銀行業轉型生存的關鍵時期,銀行亟需從規模銀行轉型為價值銀行。展望未來,挑戰或將更為嚴峻。因此,在監管環境持續趨嚴、資本受限情況下,如何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轉變增長模式成了麥肯錫今年的關注重點。
麥肯錫分析認為,《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等最新的監管政策,正在推動中國銀行業走向“強監管、資本受限”的新形勢。面對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銀行可用於規模擴張的資源在下降。
為應對這種形式,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曲向軍認為:“銀行應立即開展組合管理,將資源投放在高資本回報的行業、產品和客戶上,實現價值創造。組合管理、打造行業專長、集中度風險管理、壓力測試和貸後預警等工具的應用,將幫助銀行持續穩健發展。”
銀行在貸款組合間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減少資本收益低且資本耗用大的行業或產品組合配置,增加資本耗用低而資本回報率高的行業或產品配置,有助於提升銀行的經濟利潤創造能力。麥肯錫對銀行貸款組合進行了優化配置類比,發現銀行若進行行業組合配置優化,ROE有望提升1.3%至2.2%。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夥人郭凱元建議說:“結合各銀行各具特色的轉型實踐,提出了‘做強零售、做精對公 、資源優化、風控先行’四大轉型戰略舉措與‘量化分析、科技系統、績效考核、人才隊伍’四大關鍵能力,作為經濟利潤創造的利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