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人民幣助推跨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主題論壇6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召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為該論壇準備的書面致辭中表示,境外投資者投資我國金融市場還有很大潛力。
潘功勝指出,近年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政策紛紛出臺和落地,人民幣跨境使用也取得了新的進展。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市場驅動自然過程,其最根本的驅動力是市場主體在貿易投資中的使用需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是第二大的外資流入國,中國可貿易商品齊全,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跨境使用有市場有需求。人民銀行相關部門順應了相關需求,順勢而為,取消了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和使用限制,強調尊重市場參與主體的自主選擇,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減少了政策阻力和障礙。在此過程中,並沒有採取特殊或優惠的政策,只是把以前限制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逐步放開,放在和其他國際貨幣以及新興市場貨幣同等的地位上,進行公平競爭。
他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為中國和全球交易夥伴構建了一個多贏的局面,使市場參與者能夠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通過使用人民幣,進出口企業增加了融資管道,減少了匯率風險,節約了匯兌成本,市場參與者實現了資產多元化,拓寬了投融資管道,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儲備資產也更加多元化,人民幣因國際化整體改善了營商環境,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提高了貿易投資便利化,切實發揮了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此外,在市場需求推動下,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人民幣是中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第五大全球支付貨幣,今年以來,人民幣跨境收付占全國本外幣收付比例達到31%。
第二,投融資貨幣功能持續深化,目前境外投資者可通過QFII等多種管道投資中國金融市場,境內投資者也可以通過RQFII機制,也可以通過滬深港通等管道投資境外金融市場。
第三,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目前人民幣上升為第六位官方外匯儲備貨幣,越來越多的央行和金融機構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貨幣,持有人民幣規模快速增長。
第四,離岸人民幣市場平穩發展,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初具規模,人民幣金融產品日趨豐富,離岸與在岸金融市場聯動性逐漸增強,離岸市場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
潘功勝表示,展望未來,人民幣國際化仍有較大空間,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相繼落地,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相信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將會進一步提升,對持有使用人民幣的意願也會進一步增強。
他還指出,近幾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比例不斷擴大,人民幣在投融資、儲備功能等方面的發展比較快,但相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體量和境外投資者的需求,還有很大進一步提升空間。例如,目前整個中國債券市場託管量已經超過70萬億,但是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比例只有大約2.4%,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20%的水準,也低於發展中國家10%左右的水準。
潘功勝表示,今年年初,人民銀行明確發文,凡是依法可以使用外匯結算的跨境交易,企業都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5月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也已經投產運行,覆蓋範圍、營業時間都得到非常大的提升。7月以來香港與內地的債券通機制不斷完善,稅收政策進一步明確。在人民幣國際化初期我們主要通過增量改革進行推進,經過近十年發展,跨境人民幣政策框架目前基本建立,之後更多要存量改革,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滿足市場主體的合理需求。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人民幣國際化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發展的動力,我們將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投融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為導向,進一步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和風險防範機制,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促進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他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