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銀行正嘗試多種途徑進行融資。分析人士表示,嚴監管下業務回表給銀行帶來資本補充壓力。一些自身利潤增長放緩銀行的資本也難以及時補充。銀行可通過發展輕資本的零售、中間業務收入等提升自身盈利水準。同時,融資工具有待進一步創新優化。
中小銀行承壓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一季度末,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8%,資本充足率為13.64%,較上季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城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2.76%,農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3.39%,均低於行業整體水準。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表示,銀行資本吃緊主要源于監管趨嚴,央行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對資本和杠杆的情況作出明確規定。對於一些同業業務、非標、理財委外等占比較高的銀行來說,面臨資本補提也會對部分銀行資本形成一定壓力。此外,對於一些自身利潤增長放緩銀行的資本也難以及時補充。
據中信證券測算,各類商業銀行面臨非標回錶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存在明顯分化:國有大型銀行、農商行、外資銀行距監管紅線尚有非常充裕的安全邊際,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及未上市中小銀行則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
在興業研究分析師孔祥看來,所有銀行都有資本補充的需求。“但對於中小銀行特別是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和杠杆的使用是比較高和充分的,因此在這一輪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和回表過程中,壓力最大。”
“尤其是在以資管新規為代表的嚴監管常態化下,表外業務受到打擊,表外轉表內成為必須時,曾經表外業務的優點就會變成當下轉型的痛苦。”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表外非標回到表內資產端,使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增大,從而縮小實際資本充足率,這就導致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可能無法滿足銀保監會和央行合規要求,因而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和合規壓力。
“補血潮”來襲
目前,各銀行正運用各種方式進行再融資。對於非上市的銀行而言,資本補充工具相對較少,例如可轉債、定增不能開展。於是,排隊IPO成了中小銀行競相努力的方向。
近日證監會核准鄭州銀行首發申請,這意味著鄭州銀行將成為首家“A+H”上市城商行。此前,長沙銀行和紫金農商行也先後過會。資料顯示,目前正常排隊IPO的銀行有16家,除浙商銀行外,均為城商行和農商行。
在16家正常排隊IPO的銀行中,有不少在港上市銀行。此外,7月20日,在H股上市剛滿一周年的廣州農商銀行發佈公告擬申請A股IPO。
孔祥表示,港股對金融股估值較低,銀行在IPO後再融資會相對困難。但銀行補充資本需求仍很強,因此願意回歸A股進行融資。從金融股看,A股估值中樞要高於港股。
一邊是中小銀行紮堆尋求上市,另一邊是上市銀行嘗試通過多種管道融資“補血”。
近日,南京銀行定增計畫意外被否引發市場熱議。從一季報來看,截至3月末,南京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79%、9.41%和8.09%。
除南京銀行外,近日多家中小銀行再融資申請紛紛獲得通過。貴陽銀行、寧波銀行近日公告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申請獲得證監會通過。
張家港行7月24日發佈公告,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獲得證監會通過。年報顯示,2017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較去年有所下降。
進一步創新優化融資工具
當前,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主要有IPO、可轉債、定增、優先股、二級資本債、資本補充債券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應結合自身情況,充分運用各類資本工具,同時應進一步創新優化融資工具,為資本補充創造良好條件。
從IPO看,武雯介紹,在A股上市對提升境內企業知名度有很大幫助,還能幫助企業平衡或規避匯率風險。無論是上市週期或者成功率看,港股優勢都比較明顯。所以,選擇A股還是港股主要還是看企業融資需求,看企業注重的是收益率還是審核時間等因素。
當前,可轉債由於成本相對較低,備受小銀行青睞。國信證券研報指出,可轉債票面利率處於0.5%-2%的低水準,而其他融資工具成本都在4%-5%以上。可轉債轉股後可直接充當股本金,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明確表示支持銀行探索資本工具創新並拓寬資本工具發行管道。央行近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為解決表外回表佔用資本問題,支持商業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
另外,銀行除借助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外,內源性補充同樣重要。武雯建議,銀行補充資本主要還要靠其內生利潤增長,銀行可通過發展輕資本的零售、中間業務收入等來提升自身盈利水準。
孔祥表示,在內生增長方面,若淨資產收益率(ROE)能保持在15%,每年資本補充率或在10%-12%之間。
中小銀行承壓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一季度末,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8%,資本充足率為13.64%,較上季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城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2.76%,農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3.39%,均低於行業整體水準。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表示,銀行資本吃緊主要源于監管趨嚴,央行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對資本和杠杆的情況作出明確規定。對於一些同業業務、非標、理財委外等占比較高的銀行來說,面臨資本補提也會對部分銀行資本形成一定壓力。此外,對於一些自身利潤增長放緩銀行的資本也難以及時補充。
據中信證券測算,各類商業銀行面臨非標回錶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存在明顯分化:國有大型銀行、農商行、外資銀行距監管紅線尚有非常充裕的安全邊際,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及未上市中小銀行則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
在興業研究分析師孔祥看來,所有銀行都有資本補充的需求。“但對於中小銀行特別是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和杠杆的使用是比較高和充分的,因此在這一輪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和回表過程中,壓力最大。”
“尤其是在以資管新規為代表的嚴監管常態化下,表外業務受到打擊,表外轉表內成為必須時,曾經表外業務的優點就會變成當下轉型的痛苦。”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表外非標回到表內資產端,使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增大,從而縮小實際資本充足率,這就導致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可能無法滿足銀保監會和央行合規要求,因而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和合規壓力。
“補血潮”來襲
目前,各銀行正運用各種方式進行再融資。對於非上市的銀行而言,資本補充工具相對較少,例如可轉債、定增不能開展。於是,排隊IPO成了中小銀行競相努力的方向。
近日證監會核准鄭州銀行首發申請,這意味著鄭州銀行將成為首家“A+H”上市城商行。此前,長沙銀行和紫金農商行也先後過會。資料顯示,目前正常排隊IPO的銀行有16家,除浙商銀行外,均為城商行和農商行。
在16家正常排隊IPO的銀行中,有不少在港上市銀行。此外,7月20日,在H股上市剛滿一周年的廣州農商銀行發佈公告擬申請A股IPO。
孔祥表示,港股對金融股估值較低,銀行在IPO後再融資會相對困難。但銀行補充資本需求仍很強,因此願意回歸A股進行融資。從金融股看,A股估值中樞要高於港股。
一邊是中小銀行紮堆尋求上市,另一邊是上市銀行嘗試通過多種管道融資“補血”。
近日,南京銀行定增計畫意外被否引發市場熱議。從一季報來看,截至3月末,南京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79%、9.41%和8.09%。
除南京銀行外,近日多家中小銀行再融資申請紛紛獲得通過。貴陽銀行、寧波銀行近日公告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申請獲得證監會通過。
張家港行7月24日發佈公告,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獲得證監會通過。年報顯示,2017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較去年有所下降。
進一步創新優化融資工具
當前,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主要有IPO、可轉債、定增、優先股、二級資本債、資本補充債券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應結合自身情況,充分運用各類資本工具,同時應進一步創新優化融資工具,為資本補充創造良好條件。
從IPO看,武雯介紹,在A股上市對提升境內企業知名度有很大幫助,還能幫助企業平衡或規避匯率風險。無論是上市週期或者成功率看,港股優勢都比較明顯。所以,選擇A股還是港股主要還是看企業融資需求,看企業注重的是收益率還是審核時間等因素。
當前,可轉債由於成本相對較低,備受小銀行青睞。國信證券研報指出,可轉債票面利率處於0.5%-2%的低水準,而其他融資工具成本都在4%-5%以上。可轉債轉股後可直接充當股本金,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明確表示支持銀行探索資本工具創新並拓寬資本工具發行管道。央行近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為解決表外回表佔用資本問題,支持商業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
另外,銀行除借助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外,內源性補充同樣重要。武雯建議,銀行補充資本主要還要靠其內生利潤增長,銀行可通過發展輕資本的零售、中間業務收入等來提升自身盈利水準。
孔祥表示,在內生增長方面,若淨資產收益率(ROE)能保持在15%,每年資本補充率或在10%-12%之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