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設立產融結合防火牆 央企金融業務料進入調整期

中国财富网
2018-07-27 11:17

已收藏


隨著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推進,有著數萬億規模的央企金融業務可能迎來調整。近期,多部門打出防範金控風險組合拳,華能等多家央企部署防範金融風險。專家認為,防止資金空轉和脫實向虛,成為央企開展金融業務的底線,近期一系列監管新政在產融結合之間設立了防火牆,央企金融業務的收縮重組或成為下一步焦點。未來,央企要圍繞主業規範開展金融業務,已有業務將向更專業化方向發展,與主營業務應形成有效支撐;與主業發展無關的央企金融業務或通過多種形式重組,盲目追求全牌照或將受限。

“涉金熱”風險漸顯

近年來,央企在產融結合的大背景下,加快了進軍金融業的步伐。

資料顯示,超三分之二的央企佈局金融業務,近70家央企擁有各類金融子公司超150多家,目前已具規模的央企金控公司如中油資本、五礦資本、中航資本、華能資本、國網資本、華電資本、中廣核資本等。而電力系統在金融業務的佈局最為積極。

對於央企金融業務下一步的發展,國資委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將立足集團和主業發展,規範開展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金融業務,以融促產,更好地服務主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建立多層次風險管控體系,避免發生重大金融風險。

“央企投資金融業務的風險正在緩慢釋放。”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表示,越來越多的央企介入金融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易導致脫離和拖累央企主業;二是國企本身就享受金融特殊優惠政策,追求金融全牌照不利於整個金融業的公平市場競爭。目前我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僅是金融風險,而是實體經濟沒有競爭力,很多央企做金融主要是為了擴大規模,並沒有專業優勢,央企應回歸主業,著力產品開發,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

“發展金融業務是助推央企主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但部分央企熱衷金融業務,有些央企已形成主業、房地產、金融各占三分之一的局面,脫實向虛現象明顯。”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金融企業作為資金支持的平臺,其自身是通過資金服務功能獲利;而實體企業是通過資金、資產、資源的轉變而創造價值。只有實體企業的獲利水準高於金融企業,才能激發實體企業提升獲利空間,才會有利於企業脫虛就實,伴隨著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要求,對金控平臺的發展收緊監管乃大勢所趨。

監管升級

避免央企金融業務脫實向虛,監管層正在打出組合拳。

國資委年中會議提出,嚴控金融業務,建立金融業務投資企業負面清單。主業整體虧損、資產負債率較高、現有金融業務風險較大或服務主業作用不明顯的企業,嚴禁新增金融業務投資。優化整合存量,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推動中央企業金融業務優化重組,規範有序推進產融結合。

近日發佈的《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規範產融結合,按照金融行業准入條件,嚴格限制和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參股國有金融企業,參股資金必須使用自有資金。4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對產業資本投資金融機構提出了具體的監管政策。

有報導稱,央行正牽頭開展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試點。中信集團、光大集團、招商局等五家機構將作為金控集團監管首批試點。央行將適時出臺有關產融結合和企業金融控股的管理辦法,國資委也有望出臺專門針對央企金融控股的管理辦法。

從央企年中工作會議來看,多家央企將防範金融風險作為下半年工作的重點。

華能集團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系統性排查金融風險狀況,分析金融風險結構,發現風險易發點和管理薄弱點,完善風險管理體制機制,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從而實現金融產業穩健經營,進一步提升集團公司金融產業價值,最終實現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

國家能源集團表示,集團公司金融板塊擁有銀行、財務公司、財產保險、人壽保險、融資租賃等多塊牌照,目前面臨著規模效應尚未形成、治理結構亟待規範、優秀金融人才不足等問題,必須認真解決。做好產業金融風險的防控,根子在實體產業經營風險的防控。要把服務集團主業、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維護資金整體安全和優化作為產業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金融業務重組將成焦點

“按照國資委年中會議的精神及近日公佈的《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可以說在產融結合之間設立了一道防火牆。”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認為,防控央企更多佈局金融業務與當前防範金融風險是一脈相承的,未來國有金融企業不能控股非金融企業,比如在債轉股中金融企業不能有實際控制權,從而防止財務投資者干涉實體企業運營;實體企業則要以發展主業為主,嚴格限制和規範實體企業投資參股國有金融企業,限制新增業務。從方向來看,未來央企並不是不發展金融業務,而是更好提高金融為產業服務的能力,把現有的金融業務做好,而一味追求全牌照以及盲新增金融業務規模將受到限制。

李錦認為,一系列的政策為央企發展金融業務套了一個緊箍咒,將促進央企將回歸實體經濟,促使部分實體經濟的金融資本轉化到產業和股市中來,同時,下半年不排除央企中與實體經濟無關的金融板塊可能會劃撥,與其他金融企業重組。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認為,未來央企金融業務將進入調整收縮期,央企金融業務的重組將是下一步的焦點。已有業務將向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與央企主營業務應形成有效支撐;與主業不相關的金融業務,或通過接管,合併,建立新的平臺等方式集中管理。同時,要制定金融業務投資企業負面清單,要圍繞主營業務進行並購,要與產業鏈條及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相符合。此外,應減少政府補貼,向管資本轉變,加大混改等改革的力度,真正讓央企脫虛向實,做大做強主業,提高競爭力。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