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巨頭們躺著賺取備付金利息收入的好日子已終結。央行18日公佈資料顯示,今年4月末,支付機構交存央行客戶備付金近5000億元,環比增幅為58%。
這是自2016年以來,監管部門整肅協力廠商支付市場的一個進展,而一個多月後,存在已久的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模式也將瓦解。
斷直連,對交易規模已超過百萬億元的支付市場影響深遠,協力廠商支付行業也將因此而面臨商業模式重構。
“銀行直連”模式遭瓦解
斷直連是整肅協力廠商支付市場的核心。
2017年央行發文要求,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必須斷開與銀行直連,接入合法清算組織(網聯或銀聯),時間大限是在今年6月底,即業內通稱的“6·30斷直連”。
過去,支付機構普遍繞開清算組織直接與銀行接入,實現資金跨行清算。這麼做的好處在於,費率可與銀行談判,從而節約清算通道費用。同時,資金流和信息量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較“自由”,並由此衍生出許多“金融”服務。
斷開直連,將改變支付清算流程,原有的直連通道作廢。未來所有支付機構和一家清算機構實行“N對1”對接,費率定價沒了談判空間。而費率直接影響支付機構成本,進而影響其利潤。
業內人士稱,僅此一點,就動到了支付業現行生存的根本。但對監管部門來說,在支付機構與銀行之間硬性增加一道清算環節,可以一舉掌握支付機構資金流和資訊流等,進而説明整頓支付市場各種亂象。
支付業利薄,主要依賴規模。一名支付機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介面沒有標準,支付機構可以自由轉接給其他無牌機構,以做大業務量,但也因此產生卷款跑路等風險事件。這正是監管一段時間以來嚴厲打擊的“二清”問題。
易觀資料顯示,2017年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109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顯然,這兩大巨頭是斷直連大戲的主角。今年4月,財付通與銀聯達成條碼支付合作。支付寶方面則在半月內先後傳出與銀聯、網聯達成合作的消息,但前者很快否認市場傳聞,而後者在發公告後又刪除,再補充公告表示仍在個別細節談判中。
此前,一些業內排名靠前的支付機構紛紛公告,與銀聯或者網聯達成戰略合作,接入了相應的網路體系。
不過,一名熟悉支付業的高管向記者稱,整個行業斷直連進展實際遠低於預期。他說,這些支付業務處在實際運行之中,業務費率都是基於直連談妥的。為保證存量平穩切換,避免客群波動,支付機構需要大量運營投入,一些細節比如是否有其他補償、存量切換過渡期等等,這都需要相關各方協商解決。
備付金利息收入開始流失
監管部門的連環動作也是煞費苦心,其中一個關鍵動作也是最先推行的措施就是集中交存客戶備付金。
央行2017年發文,要求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按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帳戶,且暫不計利息,此後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今年4月末的50%左右。推算下來,4月末支付機構手裡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合計約為1萬億元。
所謂客戶備付金,是指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幣資金。資金從C端用戶到商戶,有代扣、清算等多個環節,資金會留存在支付機構開設在銀行的備付金帳戶,中間有一個時間差。
這對支付機構而言,手握大量備付金,不僅可作為與銀行談判費率的籌碼,利息也著實“誘人”。
如匯付天下支付公司,其招股書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備付金利息收入分別為2610萬元、3830萬元和6160萬元。
上述支付機構人士說,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手握備付金量最大,利息收入應該非常可觀。
按照兩個巨頭市場份額粗略估算,4月末兩家客戶備付金分別約為4900億元、4000億元。某大行計財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該等量級的備付金利率,一般給到協定存款利率1.15%的1.4倍,實際接近2%。
若不交存,按上述1.61%利率來算,這些備付金一年產生的利息收入分別約為78億元、64億元。
該人士還透露,其所在行每年支付給支付巨頭的備付金利息高達上百億元。
如今交存比例已提高至50%左右,這意味著支付機構一半備付金利息收入已流失。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記者,這部分利息收入沒了,未來支付機構的收入結構將改變。
而對於客戶備付金管理還將進一步升級。據悉,央行正在研究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存管帳戶試點、開辦資金結算業務等。
多元化增值服務拓展空間
支付業主業比較單一,利潤比較“薄”。過去很多支付機構基於牌照優勢和帳戶體系,提供各種衍生金融服務,來增加收入。
熟悉支付行業的律師彭凱說,斷直連壓縮了協力廠商支付機構一些隱形業務空間。支付市場之所以愈發活躍,本質在於直連模式靈活度而催生的“各路操作”。現在要求回歸通道本源,以前“八爪魚”式的業務嫁接就都得收手。
如今,斷直連與可預期的備付金全部集中存管,直接砍斷銀行與支付機構之間的利益鏈,讓支付業歸位通道。對支付機構而言,未來面臨的挑戰就是收入結構重造。
“支付清算屬於行業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務屬性,支付本身很難發展成為暴利型業務。”薛洪言表示,所以要通過發展增值業務來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增厚利潤空間。比如基於支付入口的流量變化、基於支付資料的大資料風控變現,以及通過提供行業性支付解決方案提高利潤空間等。
截至2017年末,持牌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約有243家,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過去這些機構給到銀行的埠調用費率過高,再加上管道成本,侵蝕了支付機構大部分利潤,而開展多元化增值服務將成為行業拓展收入的重要方式。
易觀分析師王蓬博告訴記者,支付機構已經沉澱了大量使用者資料資訊,未來增值服務可延伸至大資料應用、會員系統建設、顧客行為分析等更高層次,增值服務占收入所占比例將提高。
從拉卡拉資料來看,該公司2016年前9個月的增值金融服務收入占比已接近40%。匯付天下也將大資料分析、帳戶管理等增值服務作為重要業務方向。2017年,該公司金融科技服務(增值業務)收入為9999萬元,同比增幅為43.5%。
就整個支付業來說,上述高管人士表示,短期內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一些小機構在獲得同等議價權後,在細分領域若找到場景,也會擁有市場空間。
這是自2016年以來,監管部門整肅協力廠商支付市場的一個進展,而一個多月後,存在已久的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模式也將瓦解。
斷直連,對交易規模已超過百萬億元的支付市場影響深遠,協力廠商支付行業也將因此而面臨商業模式重構。
“銀行直連”模式遭瓦解
斷直連是整肅協力廠商支付市場的核心。
2017年央行發文要求,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必須斷開與銀行直連,接入合法清算組織(網聯或銀聯),時間大限是在今年6月底,即業內通稱的“6·30斷直連”。
過去,支付機構普遍繞開清算組織直接與銀行接入,實現資金跨行清算。這麼做的好處在於,費率可與銀行談判,從而節約清算通道費用。同時,資金流和信息量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較“自由”,並由此衍生出許多“金融”服務。
斷開直連,將改變支付清算流程,原有的直連通道作廢。未來所有支付機構和一家清算機構實行“N對1”對接,費率定價沒了談判空間。而費率直接影響支付機構成本,進而影響其利潤。
業內人士稱,僅此一點,就動到了支付業現行生存的根本。但對監管部門來說,在支付機構與銀行之間硬性增加一道清算環節,可以一舉掌握支付機構資金流和資訊流等,進而説明整頓支付市場各種亂象。
支付業利薄,主要依賴規模。一名支付機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介面沒有標準,支付機構可以自由轉接給其他無牌機構,以做大業務量,但也因此產生卷款跑路等風險事件。這正是監管一段時間以來嚴厲打擊的“二清”問題。
易觀資料顯示,2017年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109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顯然,這兩大巨頭是斷直連大戲的主角。今年4月,財付通與銀聯達成條碼支付合作。支付寶方面則在半月內先後傳出與銀聯、網聯達成合作的消息,但前者很快否認市場傳聞,而後者在發公告後又刪除,再補充公告表示仍在個別細節談判中。
此前,一些業內排名靠前的支付機構紛紛公告,與銀聯或者網聯達成戰略合作,接入了相應的網路體系。
不過,一名熟悉支付業的高管向記者稱,整個行業斷直連進展實際遠低於預期。他說,這些支付業務處在實際運行之中,業務費率都是基於直連談妥的。為保證存量平穩切換,避免客群波動,支付機構需要大量運營投入,一些細節比如是否有其他補償、存量切換過渡期等等,這都需要相關各方協商解決。
備付金利息收入開始流失
監管部門的連環動作也是煞費苦心,其中一個關鍵動作也是最先推行的措施就是集中交存客戶備付金。
央行2017年發文,要求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按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帳戶,且暫不計利息,此後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今年4月末的50%左右。推算下來,4月末支付機構手裡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合計約為1萬億元。
所謂客戶備付金,是指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幣資金。資金從C端用戶到商戶,有代扣、清算等多個環節,資金會留存在支付機構開設在銀行的備付金帳戶,中間有一個時間差。
這對支付機構而言,手握大量備付金,不僅可作為與銀行談判費率的籌碼,利息也著實“誘人”。
如匯付天下支付公司,其招股書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備付金利息收入分別為2610萬元、3830萬元和6160萬元。
上述支付機構人士說,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手握備付金量最大,利息收入應該非常可觀。
按照兩個巨頭市場份額粗略估算,4月末兩家客戶備付金分別約為4900億元、4000億元。某大行計財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該等量級的備付金利率,一般給到協定存款利率1.15%的1.4倍,實際接近2%。
若不交存,按上述1.61%利率來算,這些備付金一年產生的利息收入分別約為78億元、64億元。
該人士還透露,其所在行每年支付給支付巨頭的備付金利息高達上百億元。
如今交存比例已提高至50%左右,這意味著支付機構一半備付金利息收入已流失。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記者,這部分利息收入沒了,未來支付機構的收入結構將改變。
而對於客戶備付金管理還將進一步升級。據悉,央行正在研究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存管帳戶試點、開辦資金結算業務等。
多元化增值服務拓展空間
支付業主業比較單一,利潤比較“薄”。過去很多支付機構基於牌照優勢和帳戶體系,提供各種衍生金融服務,來增加收入。
熟悉支付行業的律師彭凱說,斷直連壓縮了協力廠商支付機構一些隱形業務空間。支付市場之所以愈發活躍,本質在於直連模式靈活度而催生的“各路操作”。現在要求回歸通道本源,以前“八爪魚”式的業務嫁接就都得收手。
如今,斷直連與可預期的備付金全部集中存管,直接砍斷銀行與支付機構之間的利益鏈,讓支付業歸位通道。對支付機構而言,未來面臨的挑戰就是收入結構重造。
“支付清算屬於行業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務屬性,支付本身很難發展成為暴利型業務。”薛洪言表示,所以要通過發展增值業務來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增厚利潤空間。比如基於支付入口的流量變化、基於支付資料的大資料風控變現,以及通過提供行業性支付解決方案提高利潤空間等。
截至2017年末,持牌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約有243家,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過去這些機構給到銀行的埠調用費率過高,再加上管道成本,侵蝕了支付機構大部分利潤,而開展多元化增值服務將成為行業拓展收入的重要方式。
易觀分析師王蓬博告訴記者,支付機構已經沉澱了大量使用者資料資訊,未來增值服務可延伸至大資料應用、會員系統建設、顧客行為分析等更高層次,增值服務占收入所占比例將提高。
從拉卡拉資料來看,該公司2016年前9個月的增值金融服務收入占比已接近40%。匯付天下也將大資料分析、帳戶管理等增值服務作為重要業務方向。2017年,該公司金融科技服務(增值業務)收入為9999萬元,同比增幅為43.5%。
就整個支付業來說,上述高管人士表示,短期內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一些小機構在獲得同等議價權後,在細分領域若找到場景,也會擁有市場空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