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年年報披露接近尾聲,各家上市券商也均交出一份各異的成績單。整體上看,上市券商在2017年表現遜於2016年。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資料,131家證券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3113.28億元,較2016年下降5.09%;淨利潤1130億元,下滑8.47%。
Choice資料顯示,2017年上市券商在經紀業務、資管業務、投行業務以及其他板塊均同比出現大幅下滑,例如經紀業務同比下滑27.14%,投資銀行下滑比例達到了34.92%。但在所有業務中,自營業務卻逆勢凸起,大放光彩。
截至4月9日,Choice資料顯示,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實現收入255.41億元,同比增長2.51%。而其他各項業務的平均下滑比例是30%。不過,從上市券商自營業務的表現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此外,一些券商自營收入占比超過20%,已成為業績的重要貢獻者。
與此同時,券商自營的重倉股也一併曝光。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截至4月9日,共有40家券商重倉190只個股。其中,新進86只個股,此外36只個股被不同程度增持,而有43只個股遭到減持。
自營收入兩極分化
通過已披露的上市券商年報(不包括新三板掛牌券商)來看,所有券商都實現了自營業務的正收入。中信證券(600030.SH)以77.29億元的自營收入穩居榜首,較2016年增長58.20%,占營收比例進一步提高到17.85%。自營業務利潤36.47億元,同比增長193.88%,居於業內前列。
2016年自營收入冠軍的海通證券(600837.SH)在2017年則退後至第二名。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5.71億元,同比減少了21.07%。實現自營業務利潤19.77億元,同比減少7.77%。
而位於第三名的華泰證券(601688.SH),2017年實現自營收入33.28億元,投資淨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入85.68億元。自營利潤22.91億元,同比增長59.60%。自營投資收益率7%,較2016年大幅提升。(Choice資料統計中尚不包含國泰君安、廣發證券)
Choice資料終端統計的14家上市券商的自營業務資料顯示,其中6家自營收入同比增長,占比42.86%。8家同比出現了不同比例的下滑。同比增長最大者達到了198.09%,下滑最嚴重的幅度達到了54.78%,兩極分化十分嚴重。
在所有上市券商中,自營業務大放異彩的當數興業證券(601377.SH)。2017年,興業證券實現自營收入25.26億元,同比增長198.09%。證券自營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合計37.73億元,同比增長146%。
年報顯示,2017年興業證券的自營業務毛利率達到了59%,超過其他各項業務。證券自營業務營收占比28.6%,接近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後者的營收占比為29.4%。“2017 年,公司適度增加投資資本金配置,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穩健開展業務,準確判斷並抓住低估股票投資機會。”興業證券解釋原因稱。
4月9日,天風證券非銀研究員王茜指出,興業證券具備出色投研能力,2017年自營投資業務成為核心的業績增量。“定增計畫擬募集資金中大部分將用於擴大自營業務規模,未來就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規模效應以提升公司自營業務的絕對收益。”宋茜指出。
此外,浙商證券(601878.SH)、國元證券(000728.SZ)表現尚佳。Choice資料披露,2017年浙商證券實現自營收入4.80億元,同比增長85.47%,營收占比為10.41%;國元證券實現自營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30.49%,營收占比18.43%。
在多家上市券商自營收入占比同比出現大幅上漲下,也有不少券商出現了下滑。根據截至4月9日披露的資料,自營收入下滑幅度最大的為東北證券(000686.SZ)。2017年實現證券投資業務收入4.43億元,同比下降49.10%,營業利潤率同比下降4.99%。
此外,第一創業在2017年實現自營業務收入3315萬元,較2016年同比下滑7.91%。營收業務比重僅為1.70%。此外,方正證券(601901.SH)、海通證券、山西證券(002500.SZ)自營收入均出現不同比例下滑。
Choice資料顯示,2017年上市券商在經紀業務、資管業務、投行業務以及其他板塊均同比出現大幅下滑,例如經紀業務同比下滑27.14%,投資銀行下滑比例達到了34.92%。但在所有業務中,自營業務卻逆勢凸起,大放光彩。
截至4月9日,Choice資料顯示,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實現收入255.41億元,同比增長2.51%。而其他各項業務的平均下滑比例是30%。不過,從上市券商自營業務的表現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此外,一些券商自營收入占比超過20%,已成為業績的重要貢獻者。
與此同時,券商自營的重倉股也一併曝光。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截至4月9日,共有40家券商重倉190只個股。其中,新進86只個股,此外36只個股被不同程度增持,而有43只個股遭到減持。
自營收入兩極分化
通過已披露的上市券商年報(不包括新三板掛牌券商)來看,所有券商都實現了自營業務的正收入。中信證券(600030.SH)以77.29億元的自營收入穩居榜首,較2016年增長58.20%,占營收比例進一步提高到17.85%。自營業務利潤36.47億元,同比增長193.88%,居於業內前列。
2016年自營收入冠軍的海通證券(600837.SH)在2017年則退後至第二名。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5.71億元,同比減少了21.07%。實現自營業務利潤19.77億元,同比減少7.77%。
而位於第三名的華泰證券(601688.SH),2017年實現自營收入33.28億元,投資淨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入85.68億元。自營利潤22.91億元,同比增長59.60%。自營投資收益率7%,較2016年大幅提升。(Choice資料統計中尚不包含國泰君安、廣發證券)
Choice資料終端統計的14家上市券商的自營業務資料顯示,其中6家自營收入同比增長,占比42.86%。8家同比出現了不同比例的下滑。同比增長最大者達到了198.09%,下滑最嚴重的幅度達到了54.78%,兩極分化十分嚴重。
在所有上市券商中,自營業務大放異彩的當數興業證券(601377.SH)。2017年,興業證券實現自營收入25.26億元,同比增長198.09%。證券自營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合計37.73億元,同比增長146%。
年報顯示,2017年興業證券的自營業務毛利率達到了59%,超過其他各項業務。證券自營業務營收占比28.6%,接近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後者的營收占比為29.4%。“2017 年,公司適度增加投資資本金配置,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穩健開展業務,準確判斷並抓住低估股票投資機會。”興業證券解釋原因稱。
4月9日,天風證券非銀研究員王茜指出,興業證券具備出色投研能力,2017年自營投資業務成為核心的業績增量。“定增計畫擬募集資金中大部分將用於擴大自營業務規模,未來就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規模效應以提升公司自營業務的絕對收益。”宋茜指出。
此外,浙商證券(601878.SH)、國元證券(000728.SZ)表現尚佳。Choice資料披露,2017年浙商證券實現自營收入4.80億元,同比增長85.47%,營收占比為10.41%;國元證券實現自營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30.49%,營收占比18.43%。
在多家上市券商自營收入占比同比出現大幅上漲下,也有不少券商出現了下滑。根據截至4月9日披露的資料,自營收入下滑幅度最大的為東北證券(000686.SZ)。2017年實現證券投資業務收入4.43億元,同比下降49.10%,營業利潤率同比下降4.99%。
此外,第一創業在2017年實現自營業務收入3315萬元,較2016年同比下滑7.91%。營收業務比重僅為1.70%。此外,方正證券(601901.SH)、海通證券、山西證券(002500.SZ)自營收入均出現不同比例下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