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多措並舉,使“脫實向虛”的資金重回服務實體經濟的軌道,為提升中國經濟“新氣質”形成有力支撐。
銀行同業業務自2010年來首次縮表、貸款增速自2015年來首次高於資產增速,保險資金投資實體經濟累計逾4萬億元……這些都是我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的縮影。
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多措並舉,使“脫實向虛”的資金重回服務實體經濟的軌道,為提升中國經濟“新氣質”形成有力支撐。
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源頭活水,引導金融活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金融機構在不斷創新中,加大對先進製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力度。
實際上,在金融促進經濟茁壯成長的同時,也會推動金融業回歸本源、有效防控風險,服務實體經濟也是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牛鼻子”。兩者相得益彰。
監管政策呵護實體經濟
銀行業借道同業、玩轉資金空轉的“時代”已成過去。商業銀行一系列的“首次”現象,值得關注——委託貸款餘額首次下降,同業業務首次縮表,貸款增速首次高於資產增速。
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銀監會一開始就抓住了同業、理財和表外業務這三個“牛鼻子”,組織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相繼開展了整治“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系列治理工作。這一系列的大檢查直指監管套利,目的之一就是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我們非常注重進行前瞻性的評估、預警和干預,防範于未然,及時對整治亂象的影響以及進度等各個方面,預先地進行評估,有的還要提前進行介入和干預,使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表示,在市場亂象整治中,要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方。
在這一過程中,用罰單敲打金融機構,成為當前監管提升效能的重要利器。
銀監會對信貸資金改變用途、違規發放個人住房貸款、資產品質真實性嚴重不實、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等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行為處罰毫不手軟:開出罰單超過1000張,單張罰單最高1670萬元,三分之二罰單與信貸業務有關。今年以來,保監系統開出的罰單總數近300張,罰款總額超6000萬元,涉及近70家保險公司。
懲戒嚴打的同時,監管部門自身也通過彌補監管制度短板來強化整治市場亂象,呵護實體經濟的效能。銀監會全面梳理銀行業各類業務監管的規章制度,今年擬制定和修訂的監管制度合計約有20項;保監會持續完善保險資金服務國家戰略的引導政策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配套政策,保險資金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等多個檔接連出臺。
這些政策出臺的一個大背景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金融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下半年,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還將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要有新貢獻”成為銀監會的首要工作任務。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堅決治理“幹活不彎腰”、“坐地收錢”現象,引導銀行業主動減費,確保全年向客戶讓利不少於440億元。
金融活水精准投放
在供給側改革和創新驅動戰略深化實施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結構發生著可喜變化,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金融活水正持續予以澆灌。以銀行業為例,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3.3%。
“中國製造2025”、民用航空發動機、大飛機、高端處理器晶片、積體電路製造、新能源汽車、深遠海洋工程裝備、原創新藥、大資料等一批重大產業創新戰略項目建設,成為金融活水彙集之處。
今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累計訂單600架;7月9日,ARJ21-700飛機獲得生產許可證。“中國之翼”翱翔天際的背後,就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華泰保險等金融機構的身影。
在浦發銀行公司部負責人看來,以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助推中國商飛公司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及“實業+金融”新一輪發展藍圖,是金融業的使命。
融資也融智。對於支援技術先進、產品有競爭力,但暫時遇到困難的優質企業,金融機構應一馬當先予以幫扶。
在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的廣順網路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一條條耦合器生產線正加足馬力完成一批出口訂單。今年初,這家企業曾遭遇資金短缺難題,無法擴大再生產並實現轉型升級,這時,南京銀行提供的“2%期權+3000萬元信用貸款”為他們雪中送炭,很好地解決了企業缺少抵質押物的問題。
“銀行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和智力支持,讓企業可以放心大膽地接新訂單及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廣順網路通信設備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最新資料顯示,銀行業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截至今年6月末,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同比增長8.7%,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4.7%。
與此同時,為了緊跟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保險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創新服務模式。乙太保資產為例,投資設立的“太平洋-上海城市建設與改造項目資產支持計畫”首創“專案資產支持計畫→有限合夥企業特殊目的公司→政府舊城改造項目”模式,為保險資金以股權形式投資地方舊城改造探索出了新管道。
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服務實體經濟更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讓金融活水更多、更好地流入實體經濟,在促進經濟茁壯成長的同時,也反過來促進金融回歸本源,有效防控風險,確保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兩者相得益彰,互促共生。
伴隨著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銀行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提振。截至今年6月末,商業銀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潤9703億元,同比增長7.92%,較上季末上升3.31個百分點,利潤增速有所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國科技保險和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7.32億元和12.45億元,分別增長34.06%和102.01%,比保險業平均增速快11.06和79.01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兩個險種發展較快的背後是新動能加快培育,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快速增長。
實際上,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除能提振金融業實際效益的同時,更關鍵的是引導並強化了金融業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