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信託兌付再迎高峰 業內稱風險整體可控

中国证券网
2016-10-13 10:26

已收藏

邁過17萬億“大關”,資產規模不斷高歌猛進的信託業,正迎來又一波兌付高峰。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將有44150億元信託產品到期,到期量更是逐季遞增。面對兌付高峰的再度襲來,市場人士開始關注信託業所面臨的兌付壓力。

兌付高峰引發壓力擔憂

一直以來,信託產品的兌付高峰都是壓在信託業頭上的一塊“大石頭”。

用益信託根據信託業協會的資料統計發現,2016 年下半年到2017 年上半年,將有44150億元信託產品到期。具體分季度來看,分別是2016年三季度8875億元、2016年四季度10652億元、2017年一季度10869 億元、2017年二季度13754億元,到期規模按季度遞增。其中,集合信託的到期規模占比達32.02%;單一信託的到期規模占比達58.06%,財產權信託的到期規模占比為9.92%。

由於集合資金信託通常是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專案,公司具有一定的兌付責任,因此隨著集合資金信託風險顯現的加快,有分析人士稱信託行業的兌付壓力將持續上升。

“面對較大的兌付量,該段時間需特別警惕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用益信託分析師帥國讓如此提醒。事實上,伴隨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信託行業的兌付風險事件在近年來時常曝出。帥國讓指出,2015年以來,目前已經曝光發生兌付風險的信託項目已達38個,其中大部分涉事信託專案為房地產類信託產品和工商企業類信託產品,此外也包含了個別礦產信託產品和證券類信託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信託作為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行業,其行業週期性與宏觀經濟的週期性具有較高的關聯度,當前宏觀經濟的下行給信託業帶來了一定的風險。“由於實體經濟下滑,過去利潤空間較大、能夠承受較高融資成本的行業,如房地產、礦產能源和基礎設施等產業的利潤空間必然下降,這將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信託產品的收益率;而宏觀經濟的下行期也是個案風險容易爆發的時期,這也將導致信託風險項目呈逐漸增加的趨勢。”談及宏觀經濟下行對信託業兌付風險的影響,帥國讓說。

而信託業協會的統計資料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佐證當前行業所面臨的風險。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信託行業的風險項目有605個,比上季度末增加78個,規模達到1381.2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034億元增長33.58%,較上季度末的1110.19億元環比增長24.41%。對比全行業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17.29萬億元,不良率達到0.80%。

風險整體可控

回顧信託業近年來高速發展的歷史可見,其發展脈絡與此前社會融資需求高漲、而銀行信貸政策的收緊有關。安信證券分析師趙湘懷指出,以當前頻頻曝出風險事件的房地產信託為例,2008年至2012年,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房地產開發商對於信貸的需求十分強烈,因此在銀行信貸無法滿足的前提下,開發商將目光投向信託,通過房地產信託等方式募集資金,滿足其融資需求,也刺激了相關信託產品的大幅增長。

而此類產品的快速發展,也為後期信託行業的兌付埋下了風險隱患。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房地產信託項目發生兌付風險的比例達到了全部風險專案的44.7%,幾乎占到了“半壁江山”。

曾有某中型信託公司高管向記者坦言:“儘管當前信託行業仍實施剛性兌付,但到了某個臨界點,部分前期展業相對激進的公司,如果業務集中出現兌付風險,超過其自身的承接能力,不排除信託業的剛性兌付被打破的可能。”

也因此,當前信託公司均開始加強風險專案處置的規範化與市場化,公司內部的信託賠償準備和資本金實力也日漸增厚,行業整體的保障基金機制也開始有效運行。近年來,信託公司不斷湧現的增資潮,便是行業提升抗風險能力的一項舉措。

而趙湘懷也評析稱:“雖然二季度信託業的不良率較一季度有所提升,但2014年—2016 年期間,信託行業的不良率始終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且整體不良率低於銀行業,顯示了較強的風險總體控制能力。”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