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由財政部牽頭的多部委第三批PPP示範專案清單落地預期的日益強化,相當數量的保險機構正在積極準備,以期捕捉相關紅利機遇,保險資金PPP投資的增量可期。
而隨著投資範圍的進一步拓寬,參與模式的不斷創新,保險資金“輸血”地方基建項目的資金量也將日趨增加。
險資PPP投資增量可期
作為地方基礎設施領域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近年來保險機構一直積極投身於地方基建專案,投資模式主要為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畫和基礎設施股權投資計畫。
據保監會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累計發起設立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畫300項、基礎設施股權投資計畫17項,合計註冊(備案)規模8938.26億元。保險資金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和市政行業,投資規模分別為3994.14億元、2294.4億元和781.1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資料之外的變化。自保監會今年7月修訂發佈《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專案管理辦法》、進一步拓寬投資空間後,保險機構便開始嘗試以更多元的創新模式來參與到地方基建項目投資中。其中,新增加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成為保險資金在經濟新常態下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的重大創新。
按照保險投資圈人士的說法,當前,我國穩增長力度不斷加大,“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進,資本密集型的基礎設施專案投資規模巨大,未來一段時期,保險業對接PPP模式面臨重大戰略機遇。“如保險資金作為PPP專案的出資方,其投資收益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具有較高的保障機制和明確的實現方式。因此,未來保險資金很可能會順應地方政府投融資市場化改革的新機會,加大對收費定價機制透明、具有預期穩定現金流或具有明確退出安排的優質PPP項目的投資力度和資金支援。”
多家大型保險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未來保險機構有望以4種方式參與PPP投資。一是作為財務投資者投資PPP項目,即保險資金通過債權、股權、股債結合等方式,間接為PPP專案提供融資,獲取財務收益回報;二是作為有限合夥人(LP)設立PPP基金,根據保險資金的收益分配機制,可分為名股實債和股權投資兩種;三是作為風險管理者參與PPP專案,如通過推廣建工險、企財險、責任險、意外險等險種的方式,降低PPP各方風險,又如發揮信用保證保險的增信作用,提升專案信用等級,降低PPP專案的融資成本;四是保險機構與各類產業資本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PPP專案,由保險機構負責專案融資,產業資本負責建築設計、運營維護等工作。
“償二代”下基建投資是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在“償二代”新監管體系下,未來保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配置動力將增強。
這主要是因為,“償二代”中對基礎設施股權投資計畫、基礎設施債權計畫等設定的風險因數較低,因此,從收益與節約資本的角度,客觀上也鼓勵保險機構加大基礎設施方面的配置力度。
對於未來基建投資領域的具體機會,綜合多家保險機構投資部人士的觀點來看,主要聚焦於以下三類。
一是,隨著PPP模式的深入推進,積極參與收益穩定且可靠的地方PPP專案融資;二是,作為出資人或管理人積極參與投資國家級基礎設施領域基金,可獲得更好的投資安全性,如積極參與國家有關棚戶區改造的重點投資專案,可通過重點城市更新改造基金的形式加以支持;三是,適度參與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轉型和改制,保險機構可利用地方融資平臺在存量債務清理過程中的合作來挖掘優質投資專案,也可參與具有良好基礎資產和管理能力的融資平臺的股權投資。
不過,由於保險業在一些創新投資方式上還未能形成成熟模式,尤其是PPP模式下的投資期限更長,風控環節更多,保險機構在隊伍、經驗、管理、風控等方面尚需勤練內功。“PPP模式下,政府責任由無限兜底責任變為有限合同責任,還款來源由依賴外部增信變為項目自身運營,合作關係由政府主導推動變為風險收益共擔。”在保險資管業人士看來,這意味著,在可投主體範圍擴大的同時,對保險機構的專案審查、風險管理、投後監督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