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14日發佈《經濟金融化與均衡金融杠杆率:美國經驗與中國啟示》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重點研究經濟金融化發展與實體經濟的關係,認為經濟金融化趨勢已經顯現,並提出存在均衡金融杆杠率,可以起到警示金融風險的作用。
近20年來,中國金融發展顯著提高,金融資產結構不斷完善,經濟金融化趨勢開始出現,與此同時,資本脫離實體經濟"空轉"於虛擬經濟領域的現象已有表現。金融創新和資產證券化活動不斷增加,經濟金融化的"自我加速"特性,導致其如果不受外力的打斷,金融化程度會持續提高。
《報告》認為,金融化現象是利是弊,需要分析它是否有利於金融系統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杠杆率為此提供了一種衡量標準,即判斷具體金融化現象和金融發展政策是否有利於一國均衡金融杠杆率水準的提升以及金融杠杆率波動性的平穩化。人大重陽課題組通過對經濟金融化研究得出啟示,通過對於均衡杠杆率持續的跟蹤和觀察可以起到預警金融風險的作用。
均衡杠杆率是指一國金融系統在現有條件下正常充分運轉所能達到的杠杆率。從長期來看,均衡金融杠杆率的提升有益於經濟發展,代表金融系統效率的提高;在短期,即使金融杠杆水準相對于均衡金融杠杆率的正向偏離也意味著金融泡沫的出現,金融危機風險增加;負向偏離則意味著資本市場活力不足,同樣表明金融服務實體的職能缺位元。
基於近年來中國經濟金融化的典型事實,《報告》建議:一是關注經濟金融化現象,瞭解我國經濟金融化程度;二是可從均衡金融杠杆率入手探索經濟及金融化監測指標,量化經濟金融化水準;三是重構金融和實體經濟關係,引導金融回歸服務本位;四是完善金融市場,加強金融監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