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能源

中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新華社,成都
2020-12-04 16:44

已收藏



新華社成都12月4日電(記者謝佼、張超群)即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品質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介紹,"HL-2M是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

可控核聚變需要超高溫、超高密度等條件,多採用先進托卡馬克裝置,通過超強磁場將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約束在真空室內,達到反應條件。目前全球在共同探索其實現方法,建造模擬實驗平臺。HL-2M是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類比核聚變研究裝置。

該裝置比上一代型號HL-2A更加緊湊,等離子體溫度可達到1.5億攝氏度,遠超HL-2A的5500萬攝氏度,等離子體體積三倍於HL-2A,等離子體電流強度六倍於HL-2A,可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將大力提升中國堆芯級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及相關關鍵技術研發水平。

聚變科學所總工程師楊青巍說:"國際上等離子體的磁約束時間大約不到1秒,HL-2M可實現10秒,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磁現象、流體不穩定性、約束湍流等前沿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它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畫(ITER)的重要支撐。"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畫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中國於2006年正式簽約加入該計畫。法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多國科學家持續多年在成都進行聯合研究,並設立"中法聯合實驗周",推動了全球相關科研進展。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