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近期再起波瀾。
記者從業內獲悉,由中石化、中石油兩家主營單位牽頭發起的一輪降價潮正在多地加油站上演,民營、社會加油站被迫跟進,由此引發一場激烈的市場份額爭奪戰。
在業內看來,此舉是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需求低迷、零售高利潤乃至共用單車普及等多重因素所致。此外,也不排除與中石化銷售公司在境外IPO前夜沖銷量有關。
多地汽柴油價格戰打響
“從5月份開始,中石化及中石油加油站的汽柴油零售價格戰就悄然打響,優惠幅度空前,多數在每升1元至1.5元。其中,山東、河南、浙江、廣東等地區的價格戰力度較大。”業內機構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王延婷昨天對上證報記者如是說。
記者從中石化獲悉,該集團旗下江蘇石油分公司最近聯手江蘇省農機局,推出“助耕惠農”多項舉措,為數十萬台農機提供幅度約10%的價格優惠。
此外,德州市農機局近期也和中石化德州石油分公司共同研究並制定了“三夏”農機用油保供惠農政策:6月1日至6月15日期間,全市84座加油站0號柴油每升限時優惠1元。
中石化安徽池州石油公司則在市區規模較大的幾座加油站實行“錯峰加油有優惠”活動,優惠幅度約每升0.3元。統計資料顯示,實施錯峰加油後,95號汽油平均日銷量增長20%左右,最高增長39.8%。
另據瞭解,山東淄博部分中石化加油站最近的優惠力度已達到1.2元/升,在一些競爭更為激烈的地方甚至出現2.3元/升的優惠幅度。而中石油加油站也“不甘落後”,紛紛打出降價廣告吸引客戶。
例如,中石油駐馬店分公司所屬加油站推出0號柴油價格直降優惠;福建中石油所屬加油站則推出微信支付隨機立減等優惠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石化多年來罕見地主動加入成品油銷售價格戰,且優惠幅度大、持續時間久。以往,作為國內成品油零售老大的中石化憑藉加油站網路、油品質量等優勢,很少參與多由民營油站主導的價格戰。
多重因素激蕩成品油零售市場
“這是國內煉廠產能不斷增加的結果。”王延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國內煉廠產能已突破8億噸,成品油供應量大幅攀升,但受低迷的市場制約,下游需求整體表現不容樂觀。供需形勢的失衡使得零售市場倍感壓力。
她表示,進入2017年,主營單位零售市場銷量出現明顯滑坡,加大促銷力度也是增加銷量、搶佔市場份額的有效途徑之一。
隨著高溫天氣來襲,戶外作業受到影響,而今年休漁期又較往年延長一個月,這些都抑制了柴油需求。另一方面,共用單車的普及應用也對汽油消費產生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當前零售環節正處在高利潤的黃金時期,使得油品降價空間較大。據金聯創監測,5月國內92號汽油理論零售利潤大致在1906元/噸,柴油理論零售利潤大致在1456元/噸,加油站利潤可觀。儘管優惠力度不斷加大,卻依然有利可圖。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則告訴記者,此次價格戰發生的背景首先是國內汽油表觀需求累計同比增速首次出現負值,顯著區別於過去幾年表觀需求增速10%左右的常態。預計汽油需求增速未來幾年將下一個臺階,令國內成品油過剩壓力越來越大。其次,地煉進口原油使用權去年放開後擺脫了原料束縛、開工率大幅提升,這也使得市場上成品油流通量大增,衝擊市場。此外,國內外價差引發的廣東福建沿海成品油走私也成為影響成品油供需平衡的因素之一。
在他看來,隨著民營煉廠未來幾年的大規模投產,國內成品油過剩還會更嚴重。
“據我們瞭解,中石化此次價格戰已成功擠佔了部分社會加油站的份額,導致後者上月銷量下降近40%。通過這輪價格戰,中石化讓所有人看到了其加油站在品牌服務、區域位置上的絕對優勢,也讓人看到了‘兩桶油’並非船大不好掉頭,並非不能參與市場化競爭,證明了其銷售策略也可以更加靈活。”該研究員說。
他還表示,此次降價不排除和中石化銷售公司在境外IPO前夜沖銷量有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