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中國觀鳥旅遊業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歷程

新華社,
2022-03-22 11:20

已收藏



中國觀鳥旅遊業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歷程

新華社福州3月22日電題:中國觀鳥旅遊業快速崛起 三十年跨越西方二百年歷程

新華社記者梅永存 彭張青

陽春三月,當一抹陽光掠過海拔900多米的灰爐山山巔,林間躁動起來,鳥鳴聲此起彼伏,村民邢長春也跟著忙碌起來。

早上6時許,邢長春徒步十多分鐘山路,將攜帶的玉米粒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在石頭、枯木樁和樹幹上,好讓美麗的白鷳叨食時多多地活動其筋骨,亦能讓鳥類愛好者在白鷳覓食嬉戲過程中抓拍到瞬間美圖。

準備就緒後,邢長春幾聲哨響,20多隻野生雄雌白鷳從棲息的密林不同方向湧出,或飛行或踱步地奔向投食點。這個白鷳家族的成員們胃口特別好,石頭、枯木樁和樹幹上的玉米粒很快被它們一掃而光。

今年50歲的邢長春是福建省永安市青水佘族鄉豐田村村民,也是該村最早的"鳥導",其生態觀鳥點位於村子旁邊的灰爐山山腰,一條小溪從山林前汩汩流過,空氣清新、寧靜怡人。

為"孵化"這個觀鳥點,這位山村農民前後花了近5年時間,無論颳風下雨,從未間斷投食。

體態華麗的野生白鷳深受海內外觀鳥愛好者的青睞,目前平均每天能為邢長春一家招來十多名觀鳥遊客,食宿和觀鳥票為其帶來不菲的收入。這位"鳥導"今年新裝修了一家"良棲山院",民宿擁有13個房間共26個床位,以其擴大觀鳥經營規模。

像邢長春一樣,中國大江南北湧現出成百上千的鄉村農家職業"鳥導",日復一日地為各種水生和陸生鳥類投放食物,依託培育的生態觀鳥平臺吸引海內外源源不斷的觀鳥愛好者前來觀賞攝影,並為這些觀鳥人提供農家飯菜、民宿及特色農產品服務,賺取收入。

觀鳥旅遊特指是用望遠鏡、照相機等光學工具,觀察自然狀態下野生鳥類的活動。旅遊者借助于車、船等交通工具,在高山、大河、森林、草、湖泊及沼澤,尋找鳥的蹤跡,觀察鳥的活動,錄下鳥的鳴叫,攝下鳥的姿態,鑒定鳥的種類,陶冶情操,獲得美的感受。

中國生態學會濕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福建師範大學仝川教授認為,發展觀鳥旅遊這一業態符合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潮流,其對目的地環境影響的副作用最小,卻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仝川介紹,野外觀鳥活動最早興起於科技和經濟較為發達的英國和北歐,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目前發展成為一種世界範圍的時尚休閒旅遊活動,每年有幾千萬人熱衷於觀鳥旅遊。隨著亞洲經濟日漸崛起,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我國港、台等地區觀鳥之風隨之興起。

仝川說,中國大陸的民間觀鳥活動始於20世紀90年代,由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少數沉醉於大自然的鳥類愛好者發起,經過30年的推廣發展,各地觀鳥組織應運而生,漸入"人鳥相觀、天人共契"佳境,為普及觀鳥旅遊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是世界上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發展觀鳥旅遊有堅實的基礎。全國目前已發現的鳥類144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有394種。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3條貫穿中國大陸。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約90%的鴴鷸類途經中國東部沿海,中亞遷徙路線和西亞-東非遷徙路線上的水鳥,普遍會經停中國中西部地區的高原湖泊。

"全國目前有固定觀鳥點上千家,各省市縣有條件的都成立了觀鳥協會或觀鳥組織,鳥類愛好者1億人以上。"鳥網創始人段文科說,"除了鳥類專家學者、鳥類攝影師和生態環境保護人士,青少年學生現為鳥類愛好者的主力軍。"

鳥網創辦於2005年,現有50多萬名會員,是中國國內以野生鳥類攝影為主的生態門戶網站。

"我國的生態觀鳥旅遊業厚積薄發,呈現`井噴`之勢,用30多年時間業已跨越了西方國家200多年的發展歷程,前景迷人!"段文科說。

觀鳥旅遊業的自然屬性和分散性,決定其是一個藏富於民的行業。觀鳥旅遊活動搞得紅火的地方多是青山綠水環繞的偏僻鄉村,不少是過去產業發展的"空殼"村。

仝川告訴記者,鄉村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觀鳥旅遊,既可滿足城市居民親近大自然的需求,亦可助力邊遠鄉村農戶持續增收,是一條"讓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實現鄉村振興的好途徑"。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