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正在這兩家門店試水銷售帶有合格證的番茄、葡萄、茄子等農產品。"別小看這半個巴掌不到的標籤,消費者認這個。"任愛民說。自3月底這些農產品貼上合格證後,日銷量增長了15%左右。
任愛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蹬著三輪車在銀川街頭賣水果。那時他便發現,品質好的水果賣得更快。這些年,隨著生意做大,他明顯感覺到顧客越來越看重水果蔬菜的品質。
"但什麼樣的農產品品質更高,顧客更多只能靠眼看、手摸來判斷。現在貼上這樣的合格證,顧客對於農產品品質能瞭解得更加清楚。"任愛民說。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這兩年出現在中國農產品市場上的新鮮事物。2019年底,在加大農產品農殘檢測、建立品質安全追溯體系的基礎上,中國開始在全國範圍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進一步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據瞭解,這是一種農產品生產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檢基礎上,自我承諾農產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種新型農產品品質安全治理制度。合格證上不僅寫有農產品產地、生產者聯繫方式等,還醒目地印著生產者"不使用禁限用農藥獸藥""不使用非法添加物"等承諾。
銀川市農產品品質檢測中心主任王穎說,合格證壓實了主體責任,是生產主體的"承諾書",要求主體對自己的用藥行為負責,對上市農產品品質負責。
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經過近一年的推廣,到2020年12月初,全國2760個涉農縣均開展了試行工作,已開具合格證2.2億張,帶證上市農產品4670多萬噸。
"我們這一代跟父母消費觀有很大不同,寧肯多花一點錢,也願意買更好的食品。"35歲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王文飛說,他平時購買水果蔬菜,十分看重農藥殘留指標,為此還專門購買了水果蔬菜清洗機,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殘留。
王文飛說,這種帶有合格證的農產品更符合他的購買需求,今後肯定會優先選擇這類產品。
看到廣闊的市場,中國越來越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願意讓自家農產品"帶證上市"。
寧夏自然之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種植的蔬菜于寧夏、廣東等地銷售之前,技術員會抽取樣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檢測合格後才能貼上合格證。他們還將農殘檢測資訊製成了二維碼,方便消費者查看。
"我們的蔬菜是按有機標準種植的,但我們依然願意貼上這樣一張合格證,這樣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感受更加直觀,也更加認可。"公司負責人李麗聰說。
農產品也並非僅靠"一張紙"來保安全。據瞭解,在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同時,中國也在加強生產者自控自檢以及有關部門監管監測上下功夫,確保合格證的"含金量"。
王穎介紹說,銀川市就推行"檢測+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追溯"管理辦法,依託企業自控自檢,監管部門監督抽檢,築牢市、縣、生產主體三級檢測體系,形成產前、產中、產後全產業鏈可追溯。
"以後這種合格證將逐步進入我們所有的門店,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任愛民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