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李琳海、白瑪央措
在經線與緯線的不停交織相扣間,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呈現在人們面前:雄偉的珠穆朗瑪峰、青藏鐵路車站,以及慈祥的藏族老人……一件件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毯,跨越千年歷史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相遇,正成為"一帶一路"國家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日前揭幕的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上,產自青藏高原青海、西藏等地的藏毯備受商家青睞。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王志傑介紹,中國手工地毯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在2000多年前,有實物考證的約3000年,曾與波斯地毯一併作為兩大藝術瑰寶享譽世界。
此次生態博覽會上,阿富汗商人傑迪對青海藏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青海藏毯和阿富汗地毯一樣,原料主要為羊毛,純手工的製作中凝結了工匠的智慧,每一件藏毯背後都具有高原悠久的文化內涵。"傑迪說。
藏毯製作人楊永良家住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加牙村。這個村早在清代就已成為著名的藏毯生產專業村,可謂"家家有織機、戶戶聞機聲"。
楊永良從小跟著父輩學習藏毯編織技藝。選羊毛、洗羊毛、撚線、上經線……經過多年艱苦磨煉,如今他已成為家族第七代織毯傳人。他不僅繼承了家族的獨特工藝,還打破了祖上"傳男不傳女"的傳統,幫村裡更多人織毯致富。
2006年,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多人加入手工編織藏毯的行列。
本次生態博覽會,日喀則農投錦蕃地毯飾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光憲特意將來自西藏日喀則地區農牧民編織的藏毯與各國商人分享。"文化是一種世界通行的語言,小小的藏毯展現了新時代涉藏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就。"
張光憲希望更多人加入手工藏毯製作行列。如今在西藏,他們已建成4個基地,加入的合作社有201家,近2萬農牧民重拾藏毯編織技藝。
"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藏毯市場一定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張光憲說。
2003年,青海省政府首次提出把藏毯作為重點產業進行扶持和培育,制定了全省藏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和長遠發展目標,提出把青海建設成為國際性藏毯生產集散地的發展目標。各部門不斷完善藏毯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從專項資金、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支援產業發展,支援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青海省商務廳的資料顯示,2020年青海省地毯出口額為6699萬元。
48歲的才項多傑老家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是北京多傑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19歲起,他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打工,並接觸當地手工製品。2012年起,他回國創業,做起藏族傳統風格傢俱和藏毯等手工藝品。
"藏毯圖案種類繁多、地域文化濃郁,寓意深刻,青海藏毯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融合了民族民俗文化的精髓。"才項多傑說。
2016年,青海省首趟中歐班列(青海西寧-比利時安特衛普)從西寧雙寨物流中心正式啟程,絲絨藏毯、手工純絲毯、機織羊毛藏毯等成為當時出口的重要商品。
如今,才項多傑公司生產的藏毯遠銷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王志傑說,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各地手工地毯工匠們並沒有停止探索和前進的腳步,不斷設計、開發新產品。未來從業者要用好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把手工地毯的技藝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下去。
"藏毯就像一杯紅酒,隨著時間沉澱,會愈加有味道。"才項多傑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