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記者手記:疫情下的香港零售業如何浴火重生?

新華社,香港
2020-08-08 17:36

已收藏


新華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面對逆境,香港本土零售商開始尋求轉型突破之路。

記者在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商業區看到,來往人流較往日稀疏,有商店老闆不堪壓力,在店鋪門面張貼"疫情嚴峻 結束營業""全場貨品半價"等橫幅。

知名品牌如周大福、海皇粥店、實惠等,也都陸續宣佈暫時關閉部分分店、縮短營業時間,或讓員工放無薪假期等。

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資料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2020年上半年訪港旅客約352萬人次,同比下跌近90%。內地訪港旅客人次約為268.1萬,同比下跌逾90%。訪港遊客的大幅減少直接打擊了香港零售業生計。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訪港旅遊業維持停頓,加上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7月急升,使得香港收緊保持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打擊本地消費,導致零售業的經營環境再度變得較為嚴峻。

逆境之下,許多本土零售商開始在危機中尋找轉機。記者此前探訪了"卓悅電商孵化器"直播間。晚上10點多,幾十位員工還在充滿激情地直播帶貨。


香港傳統零售商卓悅在港澳地區擁有30多家線下門店,彙集了全球多個化妝品品牌。受疫情影響,企業通過培訓前線銷售人員成為網上主播,開始試水直播電商。

"做線上銷售和主播讓人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感覺,之前在實體店每天只能接觸二三十位客人,現在直播間一般幾千人同時線上,每次要回答一兩百人的問題,很有挑戰也很有趣。" 一位正在做直播的卓悅員工介紹。

卓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健文介紹,香港零售業目前遭遇寒冬,為了尋求新出路,卓悅於今年3月開始尋求數字轉型。目前,電商直播是風口,這種方式也給員工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

"香港零售業一直以來享受國家改革開放和`個人遊`帶來的福利,不需要很大改變就能過上好日子。目前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倒逼我們去學習轉型。"陳健文說。

陳健文一直思考的是怎麼搭建香港傳統零售業到電商的"天梯"。半年來,陳健文打通內地和海外的多個電商平臺,建成了傳統電商的多管道矩陣架構,搭建了香港首個直播電商孵化器,創立了卓悅新零售創新中心。此外,他還在香港積極開拓社交電商,在香港疫情中向大眾提供電商創業的機會。

他說,香港傳統零售業還沒有真正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卓悅希望成為試水者,將自身打造成香港的電商平臺,共用開放給大家使用。

一家企業的轉型折射的是香港整個行業的轉變。陳健文一直強調,香港零售業一定要找出自己的優勢,才能更好發展。香港零售業在全球供應鏈紮根很深,且香港整個供應鏈幾乎涵蓋了全球中、高端的品牌和產品。

香港零售業的主要優勢在產品端:品質高,品牌和貨品豐富。此外,香港不僅擁有長期的商務、法律、國際化標準經驗,作為免稅港,香港商品除煙酒外一概不用交稅,所以價格極具競爭力,這些優勢使得香港零售業在電商時代依然有很大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交銀國際消費行業研究主管兼董事呂浩江表示,香港本身地少人多,交通便捷,電子支付不普遍使香港的網購滲透率多年來沒有內地高。對很多香港消費者來說,去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實體購物仍是主流。加上香港的購物中心很多都是大型綜合娛樂場所,所以實體購物也有它的吸引力。

對於未來香港零售業的前景,呂浩江表示,大灣區的發展給香港零售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香港零售商可以利用多年來累積的零售管理經驗,把國際品牌進一步帶進大灣區市場,擴展市場範圍。

陳健文則認為,在香港建立以服務"一帶一路"為主體的電商平臺,可以更好發揮香港全球貿易優勢,為香港旅遊、物流等服務業注入新的活力,發揮香港的海外市場優勢。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