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中國餐飲業數位化轉型迎戰疫情影響

新華社,成都
2020-04-21 10:20

已收藏

新華社成都4月21日電(記者王迪、李力可、張海磊)晚飯時間,辣椒和花椒的濃郁氣息再次彌漫中國西南城市成都的街頭。儘管味道沒變,一些餐廳的服務流程已與從前大不相同。

在一家火鍋品牌的連鎖店,服務員不再提供紙質功能表,而是建議顧客用手機掃碼進入品牌小程式,在手機上直接自助完成下單和付款。

"預計小程式將幫我們減少5%的人工成本。"成都小龍坎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品牌總監蘇小強說,這一舉措為服務員減省了核單和手動下單的工作,意味著可以簡化吧台崗位配置、優化人力分配。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重塑中國餐飲業。越來越多的經營者通過控制成本、外賣和數位化行銷等方式尋找出路,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的餐飲市場正在回暖,但企業經營仍然承壓。根據中國飯店協會16日發佈的調查報告,3月,近80%的餐飲企業門店已經恢復營業,堂食比例大幅攀升。與此同時,樣本餐企3月營業額只有去年同期的17%,並面臨人力成本、門店租金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

成都餐飲企業聯合會會長柏林說,目前辣椒和牛肉的價格相比疫情發生前都有一定程度上漲,"主要原因是進口原料進不來"。

成都一家日料店的經營者李雲告訴記者,因為航班不穩定,一些進口活鮮價格大增,例如一條三文魚的價格漲了70-80元。

全球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的分析師胡晗說:"中長期來看,餐飲業將面臨一輪洗牌。"未來,餐飲服務企業的重點之一是加強線上運營,平衡堂食、外帶和外賣服務,尋求更好的靈活性。此外,餐飲服務業可能會朝著標準化和連鎖化的方向發展,以更好地抵抗未來的意外風險。資本將青睞運營高度標準化和多元化餐廳組合的品牌,從而加速這一進程。

在疫情對社交生活的衝擊之下,外賣很快成為重要的銷售管道。同和居飯莊、知味觀、杏花樓等老字型大小品牌紛紛將經典菜式開發成半成品實現售賣。廣州酒家採用"中央廚房+線下配送"等運營模式,加快半成品的上市速度。在餓了麼和美團App上提供外賣的小龍坎火鍋門店數量大幅增長,從春節前的300家增加到現在的800多家,外賣銷量同期增加了三倍,成都地區單日可達2000單。

疫情還加快了餐飲行業在其他方面的數位化轉型。很多企業利用直播銷售、社群互動等方式吸引客流。有的企業建立了自家的線上支付程式,以降低對協力廠商平臺的依賴程度。

蘇小強說,通過不間斷地行銷造勢、直播帶貨、外賣更新等,餐企與顧客保持了良好互動,從而實現門店引流轉化。同時自有小程式也保證了私域流量的活躍與大資料運用。

"我們給客戶建了微信群,每天推送菜品資訊,如果需要就送貨上門。其實就是`刷存在感`,不然別人可能認為你關門停業了。"成都一家經營傳統川菜的餐企總經理劉燕說。

餐飲市場的逐步復蘇給從業者帶來了希望和信心。柏林用成語"塞翁失馬"來描述這次疫情給餐飲行業的影響:"疫情帶來了災難,但也迫使我們思考今後長遠的發展方向。本來我們就需要升級,只是這次升級的時候增加了痛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