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黃安琪 于也童 付澤皓) 專門定制的桌椅、反復調試的燈光、不停運轉的空氣淨化器和負離子發生器……這是記者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沉浸式"自習室看到的畫面。
2019年,主打"沉浸式學習氛圍"的付費自習室悄然走紅,在上海、北京、廣州、西安等數十個城市相繼出現,目前用戶已達數十萬。相比於在家和圖書館中免費學習,不少人願意支付每小時2元至20元不等的價格,來到提供專業服務的付費自習室學習,以提升自己的效率。
瀋陽一家付費自習室裡,一位正在準備CPA的學生說:"學校圖書館很難搶到座位,咖啡館太嘈雜,這裡環境好又安靜,有學習的氛圍,可以讓我更加專注。"
目前,付費自習室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小黑屋",另一種是"小白屋"。眾學空間沉浸式自習室創始人劉康燦表示:"營造一種漆黑的環境更有利於幫助會員聚焦注意力,但也有人喜歡有陽光的房間,以便在學習的間隙,可以看看外面的風景來放鬆放鬆。"
由於競爭激烈,付費自習室採取差異化服務。它們風格迥異,有的主打"校園感",有的則更具"現代感"。一些自習室提倡勞逸結合--晚上十一點後休息,另一些自習室則是24小時開放。部分自習室還提供休息區、免費茶水及儲物服務。
"我們的目的是營造一個學習的`場`,也有手機代管和斷網服務。"石光24小時自助自習室創始人王毅表示,"營業半年以來,市場需求超過原先預想,目前我們正在擴店增加座位。"
"我們的會員已超8000人。"劉康燦說,"會員年齡主要在22-30歲之間,多為城市白領,80%的需求是考研、考證。社會競爭激烈促使白領學習動力增強,同時他們的生活空間有限,對於專業學習場地的需求就凸顯了出來。"
"我是來準備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的。"上海白領程璐表示,"整個經濟大環境在轉型升級,個人也應該加把勁趕上,考完也想換一個更好的工作。由於在家裡有寶寶和家務的牽絆,我下班就會到付費自習室挑燈夜戰。"
為了更好地鼓勵大家學習,眾學空間還提供了晨間叫醒服務等。此外,在自習室的牆上和公眾號上,還會定期發佈各考試類別的學習時間排行榜,以鞭策會員努力學習。
有免費的校園教室、公共圖書館包括咖啡館可供學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為自習室付費呢?公共學習空間資源不足或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8》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為3166個,每萬人擁有圖書館建築面積僅109平方米。
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主任徐強表示,上海圖書館工作日每天到館5000至8000人次,雙休日為1.1萬至1.5萬人次。而目前閱讀座位只有約1900個。
"早上八點半開館,每天都有人在門口排隊。工作日至少有100人排隊,週末和節假日一般有200至300人排隊。"徐強說,"幾乎每天都有因搶位子而產生的摩擦。"
上海浦東圖書館也存在"一座難求"的情況。"有時書山臺階上都坐滿了到館的讀者,他們大多是20-40歲的年輕人。"浦東圖書館副館長施麗說,"幾乎每天都有讀者排隊等候入館,週末和節假日的等候隊伍常常要圍著圖書館繞個彎。"
此外,相比於家庭或圖書館,付費自習室所提供的專業服務也頗具吸引力。
"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有限,搶座難、周圍干擾多。在家裡,手機、零食、寵物等干擾因素也比較多。"在資訊公司上班、打算考金融行業證書的馮嘉說,"我的複習備考時間不長,需要高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因此付費自習室是性價比較高的地方。"
投資門檻低,操作簡單,主打沉浸式學習的付費自習室誕生了一批創業者。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付費自習室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優化服務內容、提高核心競爭力、切實保障自習室安全等都是未來亟須解決的問題。
社會學家章友德認為,付費自習室是新型的學習消費模式。目前在職年輕人對學習升級需求強烈,公共資源在數量 和個性化服務上存在短板,應鼓勵市場力量加入,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在職人員提供良好的自我學習環境。
2019年,主打"沉浸式學習氛圍"的付費自習室悄然走紅,在上海、北京、廣州、西安等數十個城市相繼出現,目前用戶已達數十萬。相比於在家和圖書館中免費學習,不少人願意支付每小時2元至20元不等的價格,來到提供專業服務的付費自習室學習,以提升自己的效率。
瀋陽一家付費自習室裡,一位正在準備CPA的學生說:"學校圖書館很難搶到座位,咖啡館太嘈雜,這裡環境好又安靜,有學習的氛圍,可以讓我更加專注。"
目前,付費自習室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小黑屋",另一種是"小白屋"。眾學空間沉浸式自習室創始人劉康燦表示:"營造一種漆黑的環境更有利於幫助會員聚焦注意力,但也有人喜歡有陽光的房間,以便在學習的間隙,可以看看外面的風景來放鬆放鬆。"
由於競爭激烈,付費自習室採取差異化服務。它們風格迥異,有的主打"校園感",有的則更具"現代感"。一些自習室提倡勞逸結合--晚上十一點後休息,另一些自習室則是24小時開放。部分自習室還提供休息區、免費茶水及儲物服務。
"我們的目的是營造一個學習的`場`,也有手機代管和斷網服務。"石光24小時自助自習室創始人王毅表示,"營業半年以來,市場需求超過原先預想,目前我們正在擴店增加座位。"
"我們的會員已超8000人。"劉康燦說,"會員年齡主要在22-30歲之間,多為城市白領,80%的需求是考研、考證。社會競爭激烈促使白領學習動力增強,同時他們的生活空間有限,對於專業學習場地的需求就凸顯了出來。"
"我是來準備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的。"上海白領程璐表示,"整個經濟大環境在轉型升級,個人也應該加把勁趕上,考完也想換一個更好的工作。由於在家裡有寶寶和家務的牽絆,我下班就會到付費自習室挑燈夜戰。"
為了更好地鼓勵大家學習,眾學空間還提供了晨間叫醒服務等。此外,在自習室的牆上和公眾號上,還會定期發佈各考試類別的學習時間排行榜,以鞭策會員努力學習。
有免費的校園教室、公共圖書館包括咖啡館可供學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為自習室付費呢?公共學習空間資源不足或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8》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為3166個,每萬人擁有圖書館建築面積僅109平方米。
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主任徐強表示,上海圖書館工作日每天到館5000至8000人次,雙休日為1.1萬至1.5萬人次。而目前閱讀座位只有約1900個。
"早上八點半開館,每天都有人在門口排隊。工作日至少有100人排隊,週末和節假日一般有200至300人排隊。"徐強說,"幾乎每天都有因搶位子而產生的摩擦。"
上海浦東圖書館也存在"一座難求"的情況。"有時書山臺階上都坐滿了到館的讀者,他們大多是20-40歲的年輕人。"浦東圖書館副館長施麗說,"幾乎每天都有讀者排隊等候入館,週末和節假日的等候隊伍常常要圍著圖書館繞個彎。"
此外,相比於家庭或圖書館,付費自習室所提供的專業服務也頗具吸引力。
"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有限,搶座難、周圍干擾多。在家裡,手機、零食、寵物等干擾因素也比較多。"在資訊公司上班、打算考金融行業證書的馮嘉說,"我的複習備考時間不長,需要高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因此付費自習室是性價比較高的地方。"
投資門檻低,操作簡單,主打沉浸式學習的付費自習室誕生了一批創業者。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付費自習室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優化服務內容、提高核心競爭力、切實保障自習室安全等都是未來亟須解決的問題。
社會學家章友德認為,付費自習室是新型的學習消費模式。目前在職年輕人對學習升級需求強烈,公共資源在數量 和個性化服務上存在短板,應鼓勵市場力量加入,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在職人員提供良好的自我學習環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