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中文歌劇《馬可·波羅》將前往義大利

广州
2019-03-26 00:03

已收藏


新華社廣州3月25日電通訊:中文歌劇《馬可·波羅》將前往義大利 新華社記者王攀 鄧瑞璿 葉心可 700多年前,馬可·波羅從義大利來到了中國。700多年後的今天,一部中文歌劇《馬可·波羅》將前往義大利,劇中的他將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講述自己的神奇經歷。

22日,廣州大劇院與義大利熱那亞卡洛·費利切歌劇院在羅馬巴爾貝裡尼宮簽署協定,中文歌劇《馬可·波羅》將作為卡洛·費利切歌劇院2019-2020年演出季的開幕演出。這標誌著經過3年多的精心創作和打磨,這部由東西方藝術家共同打造的文藝精品將不僅進入義大利,也將正式打入國際市場,開啟全球巡演。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

當歌劇中的馬可·波羅跋山涉水來到元大都時,舞臺上出現的直徑14米的大轉盤再現了他曾經看到的肅穆雄壯的北方城牆。而當他南下臨安遇見自己心愛的姑娘時,投影轉變,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流水潺潺、鶯歌燕舞的江南好風光。

今年9月,這些炫酷場景將在義大利觀眾面前徐徐展開。依託多媒體導演盧克·霍爾斯打造的全景投影舞臺,歌劇《馬可·波羅》將向人們講述馬可·波羅經絲綢之路往返中國的傳奇經歷。

馬可·波羅是歷史上沿著絲綢之路對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外文藝創作最受歡迎的主角之一。從舞劇到歌劇、音樂劇、影視劇,以他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數不勝數。

"但這一次,我們用原創中文歌劇的方式來呈現馬可·波羅的傳奇。"廣州大劇院總經理助理、歌劇《馬可·波羅》執行製作人陳睿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 "馬可·波羅是中意文化交流的先驅,他讓歐洲人產生了對中國的嚮往。"卡洛·費利切歌劇院藝術總監朱塞佩·阿誇維瓦說。他在2018年底看到這部歌劇後便很快決定,要為義大利觀眾引入這部"意義非凡"的歌劇。

阿誇維瓦說,《馬可·波羅遊記》據說是在熱那亞創作完成,這次馬可·波羅以中文歌劇的形式返回這裡,"我們希望他能再次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

這是一個"奇妙的結合"

1982年,中國、美國和義大利合拍的英語電視劇《馬可·波羅》播出,被視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文化產業對外合作的一個標誌。 時隔30多年,當歌劇《馬可·波羅》進入人們視野時,全中文演出無疑是亮點。"當我們在國際市場上談起這部歌劇時,人們不是投來疑惑的目光,而是非常感興趣。他們覺得現在的中國完全可以做出一部有影響力的中文歌劇作品。"陳睿說。

歌劇《馬可·波羅》導演卡斯帕·霍爾滕曾擔任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歌劇總監,製作過《唐璜》《卡門》等作品。在他看來,中文歌劇《馬可·波羅》是一個"奇妙的結合"。

"馬可·波羅的故事家喻戶曉,我們卻能用創新方式演繹出來。"霍爾滕說。"這是一部中國的歌劇,由中國出品、中國編劇、有著中國的表演形式、講述中國的故事;它同時又是歐洲的歌劇,由德國作曲家創作,中外演員攜手出演,令人興奮。"

將在熱那亞首演中出演馬可·波羅的義大利男高音朱塞佩·塔拉莫如今正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中文。首次擔綱中文歌劇的男主角,大段的唱詞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我想馬可·波羅當年在中國也一定學會了說中文,所以我一定要用中文演唱好這部歌劇,希望能完美地塑造這個角色。"他說。

霍爾滕承認,導演這部歌劇充滿挑戰,他需要把其中蘊含的中國式理念傳達給歐洲觀眾。 "儘管故事設定在13世紀,我更想讓這部歌劇成為一面鏡子,讓觀眾思考自身的愛情觀和對文化的認識,讓歌劇直接觸碰觀眾的內心。這就是文化交融的美妙。"他說。

中國演藝閃耀"一帶一路"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原創以及中外合作的文藝作品登上世界各地的舞臺。 中國的實驗京劇《圖蘭朵》目前正在義大利巡演。這部劇由中國國家京劇院與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劇院基金會聯合制作,融合了中西方戲劇和音樂元素,是繼2015年實驗京劇《浮士德》之後,中意聯合推出的又一部藝術深度融合的作品。

2017年5月,在中國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宣佈要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這意味著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基於此,2016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發起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到今年初,聯盟已有包括3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個國際組織在內的107家成員單位,其中就有剛剛加入的卡洛·費利切歌劇院。 "希望聯盟成為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心相通的文化載體。"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金生說。

義大利是《馬可·波羅》歌劇海外行程的第一站。廣州大劇院計畫未來把它改編成舞臺更簡化的音樂會版本,為後續的全球巡演做準備。

"《馬可·波羅》是一個開始,以後我們會繼續挑選好的題材,以負責謹慎的態度,不斷製作更好的原創作品。"陳睿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