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中國本土手機品牌崛起進程邁入"攻堅期"

深圳
2016-07-27 09:06

已收藏

在經歷了近兩年的持續擴張後,越來越多市場跡象顯示,中國本土手機產業的崛起進程正在進入"攻堅期"。這意味著在整體出貨量增速顯著放緩、競爭持續加劇的情況下,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同時相關企業也會進一步加強對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

在26日舉行的半年業績發佈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部CEO餘承東說,目前中國國內本土手機品牌企業超過100家,預計未來一到兩年內,絕大部分品牌將徹底退出市場,而能否具有全球創新資源的利用能力和承受嚴峻的專利保護環境,將成為中國手機企業必須邁過的"門檻"。 "從產品研發、管道策略到品牌塑造,企業都面臨著全新挑戰。展望未來,中國市場也會像國際市場一樣,形成少數品牌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他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生產地。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最新發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達到2.54億部,上市新機型則超過760款,仍然保持了較為旺盛的活力;與此同時,僅深圳一地就出口智慧手機超過2.1億部,比去年同期增加9.5%。 然而,中國本土手機產業競爭趨於白熱化、品牌分化加劇也是不爭的事實。

26日當天發佈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終端出貨量達到6056萬台,同比增長25%,銷售額達到7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與此同時,另一家企業卻發佈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16年中期業績將虧損約合人民幣17.7億元,銷量減少近40%。 "市場已經逼近飽和,產品需求和消費偏好的變化意味著技術研發門檻大幅提升、軟硬體配套條件日益苛刻、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管道建設,不要說一些小企業無法應對,就是一些大品牌也未必能夠輕鬆過關。"普華永道內地及香港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主管合夥人周偉然說。

一些業界人士認為,在過去的半年中,互聯網刺激效應的減退、投資巨大的線下體驗消費興起是帶動中國本土手機品牌面臨轉型考驗的主要因素之一。來自中國互聯網研究中心的調研結果顯示,中國新增網購用戶的增長率將從2014年的19.7%下降到2017年的6.05%,網購人口紅利的下降,使互聯網手機線上銷售陷入瓶頸。與此同時,OPPO、vivo等一批珠三角手機企業卻借助長期積累的線下管道成功擠入第一梯隊。

"在華為追趕全球巨頭的進程中,國內市場超過11000家門面店、全球市場超過35000家的門面店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五年我們計畫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重要城市打造5公里範圍內的線下服務覆蓋。"餘承東說。 此外,日益嚴峻的專利訴訟也正在成為中國本土手機產業正在經歷的新考驗。今年上半年,"華為與三星專利互訟""高通起訴魅族"等案都吸引了海內外市場的廣泛關注。 一些業界人士認為,聯繫到去年一些中國本土手機企業也在海外市場遭遇專利訴訟,可以認為未來一個時期圍繞專利而形成的"法律戰"仍將不斷出現,缺乏基於專利許可和交叉授權形成的良好生態,不少中國本土手機企業將難以穩定運營,而充分運用此前積累形成的專利優勢又將成為另一些中國企業的競爭"新利器"。

"事實上,在通信和移動終端領域,專利較少的企業向專利較多的企業繳納許可費用是國際常態,我們將在全球市場上繼續採取法律措施保護專利和企業的合法利益。"餘承東說。

展望未來,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攻堅戰"進程也會對全球市場形成外溢效應。

周偉然說,在轉型過程中,中國企業勢必會加大對全球創新資源的利用力度,同時也會改變管道建設策略,加強對海外市場的行銷與拓展,從而使得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格局發生進一步的改變。 余承東說,作為全球近年來增長最為迅猛的智慧終端機供應商,華為對贏取"攻堅戰"勝利具有充分信心。在全球市場份額從去年底的9.9%上升到今年6月底的11.4%之後,預計華為有望在一到兩年內實現13%至15%的全球市場占比,從而穩居全球手機品牌前兩名的位置。 "我們正在和徠卡、奧迪、賓士等全球頂尖品牌展開合作,同時加大對物聯網、虛擬實境、智慧穿戴設備等時下熱點科技方向的投入力度。今年上半年,華為海外市場銷售增幅達到中國國內市場銷售增幅的1.6倍,我們對全年預定的280億美元銷售目標充滿信心。"他說。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