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選揭示了美國經濟的哪些問題?兩位候選人的政策又將會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本報告將一一分析。
經濟政策:從貨幣到財政。
財政政策回歸:偏溫和VS偏激進。美國經濟以往主要以貨幣政策驅動。金融危機後,貨幣持續寬鬆,而財政赤字逐步下降。財政赤字率一般滯後於經濟增長兩年左右,偏向於被動。但目前聯儲已進入緩慢加息週期,而經濟復蘇仍顯緩慢,因此財政政策或將回歸。特朗普提出了雷根以來最激進的減稅計畫,開支也難見減少,因此赤字將大幅提升。而希拉蕊傾向於適當加稅和增加基建開支,對赤字的影響偏中性。
對經濟的影響:蕭規曹隨VS短升長降。80年以來,美國稅收政策經歷了三次較大的轉向,大致體現了兩黨更替的政治主張。從歷史經驗來看,減稅短期內將提振企業利潤、提升居民通脹預期,但對長期經濟影響不明顯;相反,唯一的加稅週期(克林頓時期),卻是經濟增長最為平穩的時代。如果希拉蕊當選,經濟政策整體上蕭規曹隨,復蘇有接近尾聲的風險;而如果特朗普當選,或令經濟短升長降、貨幣短緊長松。
收入與移民政策:勞動供給與貧富差距的困境。
收入政策:貧富差距亟待解決。特朗普的減稅計畫將擴大貧富差距,而希拉蕊的增稅計畫或將緩和貧富差距。目前美國貧富差距擴大,拖累居民消費。而大小企業的分化也使得就業創造能力下降,擁有中等技能的中產階級日趨式微,這些都是未來總統急需解決的問題。
移民政策:勞動供給與社會穩定的兩難抉擇。特朗普主張激進排外的移民政策,而希拉蕊整體上對移民持歡迎態度。美國近年來勞動參與率不斷下滑,人口年齡結構是重要原因。移民為美國經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也極大地延緩了美國老齡化進程,但帶來的社會安全、穩定、教育等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對外政策:全面or溫和保護主義?
逆全球化趨勢顯現,根源或仍在貧富差距。無論二者誰將當選,都將對近年來進出口占比下降、資本回流的逆全球化趨勢予以確認,特朗普則更加激進。二者對貿易政策的態度與兩黨傳統相反,根源或仍在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各階層利益的不可調和,特朗普試圖通過貿易政策來爭取已經受害於貧富差距擴大的中低階層。
貿易保護未必提振就業,衝擊中國墨西哥出口。但實際上,由於美國製造業相對就業規模很小,“進口替代”創造就業機會有限。只有能源行業受其影響較大,或將受特朗普能源政策的提振。而美國近年來進出口同步性明顯增強,保護主義將使進出口同時下跌,進而損害出口相關(高技術)就業。而由於美國是中國、墨西哥的最大出口目的地,若美國保護主義增強,中國、墨西哥是最大受害者,對匯率構成巨大壓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