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是不少百姓對金融機構的基本印象。但作為資金融通的手段,金融本應全方位地為全社會各個階層提供服務。國務院日前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從國家層面確立普惠金融的實施戰略。專家表示,這將推動金融向"小而美"發展,讓金融更多"惠"入平常百姓家。
所謂普惠金融,即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物件。 "規劃充分體現了使最廣大人民群眾公平分享金融改革發展成果的宗旨和目標。"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說,"在互聯網技術創新推動下,我國普惠金融順應形勢、發展迅速,但在覆蓋範圍、可獲得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特別是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發展普惠金融的意義更加凸顯。"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提高普惠金融水準,應當注重`雙輪驅動`,發揮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等新型金融機構的合力。互聯網金融機構天生帶有`草根`特性,生來就是為`草根`階層服務的。而傳統金融機構在各種競爭壓力下,也在積極推動網點和服務下沉。"
對此,《規劃》提出,鼓勵大型銀行加快建設小微企業專營機構;要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鄉鎮一級基本實現銀行物理網點和保險服務全覆蓋;鼓勵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面向農村地區提供安全、可靠的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服務;支持有關銀行機構在鄉村布放POS機、自動櫃員機等各類機具等。 "《規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水準居於國際中上游水準。這個目標對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機具布放的數量、單個人均或者區域金融服務的次數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就意味著重點應放在中低收入人群和中西部地區等金融服務比較弱的地方。"郭田勇說。
董希淼表示,發展普惠金融對於金融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不僅是業務拓展,更是推進金融創新、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舉措。規劃要落到實處,就需要金融機構通過具體的方式和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準。 郭田勇表示:"關鍵是不能硬逼著各類機構去做,只有實現商業可持續性,它們才能真正真心做普惠金融。"近年來,各類機構尤其是傳統商業銀行已經發現普惠金融領域大有可為,通過利用大資料等手段,找准客戶定位,業務可以做得很好,也是有利可圖的。
在董希淼看來,開放市場、引進競爭,發揮包括傳統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機構等多種金融業態的集合優勢,提高消費者服務的覆蓋率和可獲得性,也是《規劃》的一大亮點。 "對普惠金融,我們也要避免走入三個誤區:一是普惠金融不等於全民金融,要健全多元化廣覆蓋的機構體系,但不是號召各界都去做金融;二是普惠金融不等於互聯網金融;三是普惠金融不等於慈善金融,要有商業可持續性。"董希淼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