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從四大區域到"4+3"佈局 城市群成"十三五"區域發展主抓手

北京
2015-10-13 09:40

已收藏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重大問題。 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由於過去慣用的四大板塊僅是以地理位置並考慮行政區劃對我國區域進行的劃分,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繫,因此"十三五"期間將確定在原有四個區域板塊上,增添"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打造"4+3"格局,聯通四方城市群、城市帶為主的區域發展線路圖。

延續 區域發展再升級

1949年至今,我國區域發展經歷三個階段,目前正向第四階段邁進。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宋曉梧介紹,1948年,全國工業總產值77%以上集中在占國土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狹長地帶,而占國土面積68%的西北、西南廣大地區僅占全國的9%。為了改變這一扭曲區域格局,新中國建立之後至改革開放前,國家總體上實行的是向內陸傾斜的區域發展戰略。

"上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發生了方向性的轉變,從向內陸傾斜轉為向沿海傾斜。"宋曉梧表示,1979年中央、國務院提出了積極支援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東南沿海地區不僅吸收了近90%外資,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沿海地區的率先發展,使我國綜合實力迅速上升,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為上世紀末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

"就在沿海快速發展的同時,中西部、東北部地區卻仍處停滯狀態。""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00年後我國步入了區域協調發展的階段。2003年至2013年10年間,中部、西部地區占全國經濟的比重顯著提高。更實施了"四大板塊"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宋曉梧指出,加速建立在"四大板塊"基礎上的區域經濟政策,主要是以地理位置並考慮行政區劃對我國區域進行的劃分,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繫,形成了在政策上各個區域板塊的攀比,導致發展訴求與支撐條件的不匹配。 宋曉梧認為,"十三五"規劃應整合矯正區域"碎片化",並著重構建五大都市圈,推動內部一體化,再以"一帶一路"引領國內全方位開放,加強內陸和沿邊"短板"建設。

調整 打造"4+3"格局

"十三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很可能會實施板塊與軸帶結合的區域發展戰略。一方面,進一步有序推進此前形成的東中西部及東北"四大板塊"戰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最終形成"四大板塊"+"三個支撐帶"的戰略大佈局。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表示,"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採取"四大板塊"劃分,儘管從地域上實現了全覆蓋,但是由於具體政策需要不斷細化才能更有針對性,導致區域發展政策落實情況不及預期。

為了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國家近年推出了"三個支撐帶"戰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表示,這三大新戰略是在繼續堅持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前提下對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拓展、加強和深化。所謂拓展,主要就"一帶一路"而言。"一帶一路"戰略將我國新時期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和加強對外合作的要求,與國內各區域板塊的發展戰略相對接,從而既能夠更好地實現各區域板塊的發展,又能夠將國家總體開放戰略落到實處。

所謂加強,主要就長江經濟帶建設而言。通過進一步加強黃金水道交通建設,能夠促進流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從而更好地促進東中西三大區域板塊的協調發展。所謂深化,主要是就京津冀協同發展而言。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一個定位,就是要率先改革,取得突破,取得經驗,促進全國區域協同發展。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也指出,在三支撐帶的擴展下,我國區域發展正向貫通國內外市場邁進。

"十三五"時期要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按照"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規劃好國內區域與相關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的戰略對接,重點加強內陸和沿邊地區"向西開放"的規劃建設,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的互聯互通,口岸、邊境城鎮、重要節點城市的功能完善,以及與周邊國家地區的經貿和文化交流。通過內陸沿邊開放,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優勢資源開發、國外資源的利用和國內產品的出口,促進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

優化 城市群下推進城鎮化發展

在"十三五"框架下,城鎮化不再僅是簡單粗暴的以GDP,人口劃分,不再簡單成為經濟發展手段,而是轉為更有品質的城鎮化。對此,"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認為,未來城鎮化將以城市群模式帶動中小城市發展推進,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現代化,真正實現人的城鎮化。 跨區域合作、多城市共同發展勢頭愈加明顯。

日前,國務院批復《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環渤海地區包括京、津、冀、魯、遼、晉、內蒙古七省區市,探索區域合作新機制。區域位於我國華北、東北、西北三大區域結合部,是我國唯一地跨四大區域板塊。 此外,近日召開的2015年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提出,江浙滬皖將加快構建長三角更加方便快捷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經濟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推進資訊基礎設施協同共用和資訊消費發展;加強產業合作,探索建立共建共用機制;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推進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繼續加強區域信用、金融、通關等社會服務一體化建設。

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表示,未來江浙滬皖將共同謀劃"十三五"區域合作與發展:加強與國家重大規劃的銜接;加強三省一市"十三五"規劃銜接;加強城市發展規劃銜接。 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區域與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表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群地區已經成為今天和今後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地區,也是我國生產力佈局的增長極點和核心支點,具有將各種生產要素流動彙聚與擴散的功能。 方創琳介紹,國家初步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家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