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林伯強:能源行業發展模式嬗變

中国证券网
2015-09-11 09:33

已收藏


□ 林伯強

■低能源價格有益於中國能源改革。能源改革有兩個基本前提條件:一是能源供需必須寬鬆。事實上很難在能源短缺的時候進行改革,因為這個時候,滿足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務,效率是其次;二是能源價格必須是穩定的或者是下行。因為能源價格改革的最大阻礙在於改革後價格可能上漲,從而影響經濟增長。

■更加市場化的“爭電量”,可能是今後幾年電力行業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電力行業需要考慮如何在能源發展“新常態”下著眼中長期發展,以及如何順應經濟社會和能源發展形勢要求,改變經營模式。

■石油企業應改變以往重擴張模式,走更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路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更加突出市場導向和降本增效。油價今後的走勢可能會改變。低油價會刺激石油需求,降低石油產量,從而達到新的石油供需平衡和供需格局。

過去幾十年,中國能源行業為了支持經濟快速增長,滿足能源需求是其首要發展目標。能源行業的主要矛盾是供給能力不足,因此能源行業重在規模擴張。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能源供需已經由不足轉為相對過剩,提高效率逐漸成為能源發展的發展目標。中國一次能源需求從2011年的7.1%大幅度降低到2014年的2.2%,2015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到0.7%。2011年以前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長使得產能快速擴張,導致了目前產能大幅度過剩。

能源供需大環境的改變,使得能源市場更加動盪,傳統的能源企業需要重新尋找發展模式。為此需要通過能源市場化改革,促使能源產業鏈的有效競爭,從而提高能源效率。供大於求背景下的能源改革,將使能源行業的發展模式產生巨大的變化。

電力改革對發電企業非常有吸引力

2014年全國電力需求下降,僅增長了3.8%,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也僅增長1.3%。相對應的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大幅度下滑,其中火電發電利用小時降幅最大,今年1-6月火電發電利用小時為2158小時。近日國家能源局公佈7 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降了1.3%,如果電力需求沒有儘快回升,簡單計算可得今年火電發電利用小時應該不會超過4300小時。我國火電系統先進高效,發電利用小時比較正常應該是5300小時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有20%的過剩。

另一方面,由於2012年以前電力增長速度一直比較快,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還增長了7.5%,和GDP大致是一比一的關係,相對應電力需求預測就很高,所以當時電源規劃也做得比較高。因此,目前雖然電力過剩,火電裝機量還在大幅度增長,在建的火電項目也還比較多,今年1-6月火電投入運營2343萬千瓦,據說火電在建規模還有7686萬千瓦。即使火電產能已經明顯過剩,今明年還會有比較多的火電項目建成,形成產能。

對於火電裝機而言,雪上加霜的是還將受到清潔能源的擠壓。為了滿足政府到2020年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5%的目標,近幾年清潔能源的發展腳步不會停下來。風電、太陽能、水電、核電的裝機量還會比較大幅度增長。由於政府將採用清潔能源優先發電和優先購電權,火電的發電量將受到擠壓。由於火電提供的電量佔據我國總用電量的75%以上,目前火電利用小時數的確說明電力已經有比較多的過剩,除非對今後的電力需求非常樂觀,發電企業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追求火電項目,相應的專案投資會減緩,火電“圈地盤”的興趣將大打折扣。

近兩年發電企業業績很好,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持續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超過電量下行的幅度。從2012年5月份開始,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5500大卡綜合平均價格從每噸787元持續下降至2015年7月的每噸417元,給火電裝機為主的發電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盈利空間。目前煤價疲弱依然,似乎沒有走高跡象;如果電量沒有進一步下降,而且上網電價沒有很快下調,發電企業下半年盈利應該不用擔心。

但是,煤炭行業也有成本底線,煤價進一步大幅度下跌的空間應該不大了。而且按照煤炭聯動機制的要求,電價可能需要相應下調。此外,政府可能也會考慮降低電價來支援實體經濟。所以,如果用電量不很快大幅回升,電力行業明後年盈利增長將減緩。因此,電力需求低迷可能成為今後發電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約束。如果短期內社會用電量增速無法顯著提升,單個發電企業的發電量多寡將決定其盈利空間,“爭電量”對於發電企業顯得日益重要。

發電企業如何“爭電量”?在過去計畫調度的背景下,電量基本上採取平均計畫調度,因此,“爭電量”現實中難以進行。最近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9號文)提出放開計畫調度電量和放開售電側,允許發電企業參與售電。有報導說國家發改委有望於近期發佈電改五個配套檔,其中就包括《關於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有序放開發用電計畫的實施意見》兩個檔。放開發用電計畫為發電企業“爭電量”提供了可行性,而售電側放開則為發電企業提供了自己賣電的可能性。

因此,對於目前的發電企業而言,電力改革最大的利好是放開售電側和計畫電量管制,而且這個蛋糕不小。目前在深圳市試點實施新電價機制,2015年至2017年深圳市電網輸配電價比2014年每千瓦時下降1分多錢。粗略計算,2014年全國電力消費總量為5.5萬億度,即便每千瓦時有1分錢的空間,就意味著超過500億元的市場。在目前電力增長緩慢、電力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因此電力改革對發電企業非常有吸引力。所以,激烈競爭將不可避免,低成本發電和更強的銷售將獲得競爭優勢。發電企業將出現分化,環保高效的機組將得到更大的電量空間,發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塑造也將帶來挑戰和風險,需要其改變之前“靠政府”的習慣,改為“跑客戶”和“跟市場”,通過向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以市場競爭力來獲得發展空間。

煤炭行業發展“以時間換空間”

煤炭市場近幾年來供大於求,價格持續下降,今年繼續惡化,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只有2012年同期的10.5%,據說企業虧損面已經達到70%以上,剩下的在虧損邊緣。

傳統的“迎峰度夏”用電高峰也沒有使煤炭需求好些,也沒有使煤炭價格企穩向好。國內煤炭約50%集中用於發電,生產性用電接近整體用電的80%,其他非生產性用電約占20%(其中居民用電占比大約13%),由於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需求不足,電力需求就趨弱。

那麼,煤炭企業如何應對目前需求低迷、量價齊跌的局面?煤炭消費峰值已經非常接近,所以解決的根本之路在於減少產能以平衡供需,主要通過主動平衡和被動平衡,被動平衡由政府主導,主要指政府從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出發,關停落後產能;主動平衡則主要指企業自我限產。煤炭企業有短期應對和中長期應對的措施。中長期的選擇比較多,包括尋找新的增長點、轉型、煤炭清潔化、煤炭走出去等等,但這些措施的實施都需要時間,屬於今後企業的發展方向,難以解決目前企業面臨的短期困境。所以,對煤炭企業來說,尋求短期措施更加迫切,不幸的是短期應對的選擇其實並不多,比較通俗地說就是“熬時間“,套句時髦話是”以時間換空間”,具體辦法無非是“限產和降成本”。事實上,“限產和降成本”都是企業面臨短期困難時最基本的市場化應對,現在應該是煤炭行業最困難的時候,這個時候煤炭企業需要用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困境。

主動的限產不容易。由於煤炭產業集中度較低,煤礦停工和復工相對靈活,讓所有的煤炭企業都遵約限產基本上不可能,因此集體限產的效果很差。煤炭企業盈利主要包括三個要素:成本、價格和銷售量。目前價格不斷走低,煤炭企業越虧損,就需要增加產量,所以不但要繼續生產,甚至可能超產能生產,導致價格更低。對於煤炭而言,這是個“惡迴圈”,現實中更可能出現的是“限產”下的惡性競爭。

因此,降成本應該更為可行。但是降成本也不容易,企業在行業低迷時通常採用降低成本(無非是減少投資和裁員減薪)來熬日子,煤炭企業也不會例外。國際上的很多公司面對行業低迷,第一個措施就是裁員,但我國中大型煤礦基本上是國企,降成本的主要困難是不能裁員。因此,“熬時間”意味著企業管理者和職工需要同甘共苦,能夠理解處於非常境地,必須以非常規的形式來壓縮成本,才是正確的態度。

被動的限產也不容易。雖然通過行政手段限產一般短期有效,但是,政府鼓勵煤礦關停和限產似乎也沒有對煤炭產能過剩產生很大影響。去年年底國家為治理霧霾,要求到2017年底,僅京津冀魯的煤炭消費量需要在2012年基礎上減少8300萬噸;最近政府還出臺《關於對違法違規建設生產煤礦實施聯合懲戒的通知》;近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重申關停煤礦目標,到今年年底前將煤礦總數控制在1萬座以下。這個對煤炭企業和地方政府來說都不容易。對企業來說,停產可能意味著破產,資金鏈一旦斷裂將會破產,而地方政府將面臨社會問題。尤其是煤炭行業以國有企業為主,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職能(如就業和社會福利),真正退出產能其實相當困難。

所以,短期煤炭市場不容樂觀。下半年冬季的用煤高峰或許會給煤炭行業帶來需求增量,但是這種季節性需求增加,不足以抵消經濟運行對煤炭需求的影響,所以還是期望下半年在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下,穩增長措施逐步到位,使煤炭需求有所好轉,包括工業尤其是重工業能夠走出比較好的態勢,提供比較好的煤炭和電力需求,煤炭基本面改善才有希望。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和供大於求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真正改善,因此煤炭企業的困境仍將持續。短期煤炭企業的關鍵在於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規的降低成本手段,熬過這段最困難的時間。顯然,時間不會解決煤炭行業的所有問題,但是中國煤炭行業畢竟己鎖定了巨大的消費量,時間可以解決煤炭的供需平衡和價格穩定。

低國際油價迫使石油企業

採取不同的發展方式

由於伊朗的石油出口解禁使得原本回穩的國際石油價格近日重新下跌,全球石油市場供大於求的預期更加強烈,石油市場更加動盪。由於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聯動,中國石油企業會更多地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因此,石油企業將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油價下行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國內油氣市場需求低迷,2014年上半年石油需求僅增加了3.2%,而一直是兩位數增長的天然氣消費增幅則大幅度下降為1.4%。整體油氣行業供過於求。與石油價格聯動,近期天然氣價格可能下調,石油公司經營已經更加注重品質效益和降本增效。

低油價將阻礙非常規油氣發展。如果油價持續維持在目前的每桶40美元,中國天然氣價格由於與油價聯動,也會相應大幅度走低,因此,非常規油氣的經濟性將成為投資的主要障礙,中國的葉岩氣技術進步也將由此受到阻礙。每桶40多美元的低油價已遠遠超出大多數美國葉岩油公司的承受能力,中國葉岩氣就更不具備經濟開採價值。因此,除非對今後油價上漲有把握,中國葉岩氣投資和發展進程將放緩。

低油價還將影響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和地緣政治,從而使得中國油氣行業面臨更加不確定的發展環境。如果油價長時間維持在40美元左右,美國的葉岩油公司將開始破產,葉岩油產量將不可避免減少。而另一方面,低油價會刺激美國石油消費,因此美國或將更加依賴石油進口,其石油對外依存度會相應提高,從而減緩其能源獨立進程。俄羅斯與中國的能源合作會更密切,在石油供大於求的大環境下,俄羅斯會前所未有地更加需要中國市場,可以預見今後越來越多的中俄油氣合作專案。歐佩克國家將面臨更嚴峻的社會經濟問題,財政支出困難將使社會穩定受到挑戰,地緣政治或再一次成為推高油價的重要因素。石油企業需要分析和利用國際石油市場形勢變化。

總的來說,低油價有益於中國經濟發展,但的確會大幅度降低油企的盈利能力。較低的油價可以降低整體的工業成本,從而有益於中國經濟增長。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60%左右,低油價每年可以節省數千億美元,低油價還可以提供比較低成本的石油戰略儲備,有益於石油“走出去”戰略,使得國際能源合作更加順暢。由於中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掛鉤,意味著國內生產的原油只能按國際油價賣,因此低油價雖然減少油企的盈利,卻有益於國內石油下游產業,因為中國生產的原油基本上都在國內消費,所以從國家整體經濟而言,肥水並沒有流入外人田。

能源現狀將阻礙新能源發展

直觀地看,低能源價格對風電太陽能的發展應該影響不大。事實上,非化石能源(包括風電太陽能)2015年上半年增長了16%。因為中國目前採取風電太陽能標杆電價,這是政府根據新能源的成本來確定的,不會因為傳統能源價格的高低而調整標杆電價。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到2020年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15%的目標,考慮到水電核電施工週期較長,增長受稟賦限制,風電太陽能的發展潛力還很大,可以預見近幾年政府還將繼續推進清潔能源的發展。但是,目前風電太陽能的發展的確會受到傳統能源供大於求的影響,更多的挑戰來自於中國比較低的電量增長和火電過剩。

目前中國煤炭發電利用小時數很低,估計火電可能有近20%的過剩。與風電太陽能發電相比,煤炭發電除了穩定,還有益於減少煤炭行業大面積虧損,所以現實中很難捨棄已經過剩的火電,而去大規模並網風電太陽能。簡單說,中國今後可以減少、甚至不再建火電,但是已經建成的火電,利用小時數過低會造成巨大浪費。因此,無論政策如何支持,風電太陽能的問題是必須直面能源供需過剩以及來自火電的競爭,而不是低能源價格的影響。新能源企業需要重視這個問題,減緩裝機增長速度,並做好設備利用小時下降的準備。風電太陽能短期擴張應該盡可能投資分散式,避免與火電競爭。

能源發展需要改革

低能源價格有益於中國能源改革。能源改革(尤其是其中更為敏感的能源價格改革)有兩個基本前提條件:一是能源供需必須寬鬆。事實上很難在能源短缺的時候進行改革,因為這個時候,滿足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務,效率是其次,而改革是為了提高效率,滿足需求可以沒有改革;二是能源價格必須是穩定的或者是下行。因為能源價格改革的最大阻礙在於改革後價格可能上漲,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而在低能源價格的背景下進行改革,不會導致價格上漲,無非只是改變以前錯誤的定價方式,採取正確的定價方式。如果改革之後價格不變,甚至降價,必然受到歡迎,因為,相對而言,消費者關心的是改革是否導致價格上漲,而不是政府以何種方式定價。在能源價格低時進行改革,可以使改革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影響最小化。另一方面,目前政府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促進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復蘇,從而增加電力和煤炭需求,市場預期能源需求在明年初開始好轉。

煤炭企業面對市場變化的確需要調整心態,應樹立更長遠的經營思路、制定更為長期的發展戰略。由於擴展的空間受限,煤炭行業必然更加規模化和規範化,沒有實力和缺乏長期規劃的煤炭企業將難以生存。煤炭企業需要積極尋求變革轉型,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生產和管理水準,或者通過聯合提高管理水準。

更加市場化的“爭電量”,可能是今後幾年電力行業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電力行業需要考慮如何在能源發展“新常態”下著眼中長期發展,以及如何順應經濟社會和能源發展形勢要求,改變經營模式。根據最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建設和投資資料,可以明顯看出發電企業的確在轉變發展方向,清潔能源和智慧電力(互聯網)是有效的發展契機。

石油企業也將改變以往重擴張模式,採取更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模式,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更加突出市場導向和降本增效。油價今後的走勢可能會改變。低油價會刺激石油需求,降低石油產量,從而達到新的石油供需平衡和供需格局,中國油企需要考慮其在新供需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低油價也會對歐佩克國家社會穩定產生影響,如果有某個歐佩克國家需要大幅度削減財政開支而導致社會動盪,就會引爆地緣政治危機。地緣政治危機對油價的影響從來都是立竿見影, 因此需要更加關注。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