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題:穩中求進 砥礪前行--從"六穩"到"六保"發出的信號 新華社記者 應對前所未有的衝擊,要有高瞻遠矚的謀劃和精准有力的部署。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從"六穩"到"六保",釋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號。
增強底線思維,為有效應對衝擊把脈定向
受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衝擊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消費、投資、出口等出現下降,就業壓力明顯加大。 3月份以來,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複產加快推進,但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中央審時度勢,在`六穩`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六保`,更強調兜住底線、守好基本盤,更強調增強底線思維,為應對疫情衝擊、推動經濟平穩運行把脈定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李承健說。
近年來,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中央適時提出"六穩",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情況下,中央進一步提出"六保",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疫情導致居民消費受到抑制、投資活動放緩、外需顯著萎縮,使得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壓力加大、居民收入放緩、財政收入下滑等問題凸顯。"李承健認為,提出"六保",體現了中央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充分估計的責任和擔當,是堅持底線思維、著眼全域的關鍵部署。 疫情衝擊不可避免,攻堅克難事在人為。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從政策出臺到落地實施,很多方面體現了"六保"要求,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使得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3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展現出巨大韌性。 復工複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準-- 3月份,工業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準;全國貨運周轉量和客運周轉量同比增速比上月分別加快9.9和14.3個百分點;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至5.9%。
應對疫情催生並推動了新動能快速發展-- 一季度,網上會議、線上交易、線上教育等促進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智慧手錶、3D列印設備、伺服器、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電子類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可以預計,下一階段經濟會延續回升改善、持續向好的勢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
彰顯深刻內涵: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六穩",就業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居民就業。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關鍵是兜住民生底線-- 保居民就業,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真金白銀"援企穩崗,"點對點"組織返崗,發揮"雙創"積極作用,更多採取市場化手段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疫情發生以來,圍繞保居民就業,一系列政策精准有力、密集出臺。
保基本民生,要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復工複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完善社會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群眾基本生活。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剩餘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疫情帶來新的挑戰,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加大。兜牢民生底線,做好民生保障的意義更為凸顯。
分批下達2020年以工代賑資金56億元,預計吸納約30萬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參與工程建設;階段性提高每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1倍…… 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越是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兜牢民生底線,把疫情對民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核心是穩住經濟基本盤-- 解決就業和民生保障問題,根本要靠發展。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多國經濟出現停擺半停擺狀態,國際經貿往來受到嚴重影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儘快恢復到正常軌道,穩住經濟基本盤是前提。
保市場主體,著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各類市場主體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企業面臨空前經營壓力。從中央到地方,一套政策組合拳集中出臺。 保糧食能源安全,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
面對疫情大考,我國生活必需品、醫療物資、電氣水熱等基本供應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基礎工業品、基本公共服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有序運轉,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全球化時代下,仍要緊繃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之弦,認真研判國際市場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做好生產流通、保供穩價各項工作,確保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貨足價穩,確保煤電油氣安全穩定供應。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複產達產。
"雖然疫情導致部分零部件成本上升,但訂單仍然充足。"聯想移動業務集團中國區製造高級總監齊岳說,聯想正利用智慧技術積極化解影響,最大限度提高交付能力和產品可靠性。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導致海外需求下降,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給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帶來較大影響。 面對挑戰,以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復工複產;充分運用數位化供應鏈平臺強化產業上下游、跨行業協同生產;在開放經濟體系中,打造新的國際合作增長點……依託完整產業體系優勢,我國以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帶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發展。 保基層運轉,確保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針對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中央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確定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 專家指出,關鍵要立足長遠,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通過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准入門檻,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穩中求進,危中尋機:推動高品質發展不動搖
關鍵時期,更需增強戰略定力,明確工作指向。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品質發展。 "穩是大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要穩中求進、危中尋機。 穩中求進、危中尋機,必須著力在加大宏觀政策對衝力度和擴大內需上做文章。
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運用降准、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會議作出一系列部署。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認為,本次會議在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方面部署更細更深。
"做好`六保`工作,既要把握力度,也要把握節奏,要跟著實踐走,不斷及時調整。"喬寶雲說,"政府必須在這個時候發揮牽引作用,並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會議把擴大內需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何擴大內需?會議從釋放消費潛力、實施老舊社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加以強調。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認為,目前看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內容。"伴隨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持續跟蹤研究。" 我國上億戶的市場主體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佔據絕大比重,直接或間接帶動數以億計就業人口。可以說,中小企業穩則就業穩、經濟穩。
北京大學教授劉怡注意到,會議明確提出要支援企業出口轉內銷。"這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新形勢下適時提出來的,很有針對性。"她說,"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內涵非常豐富,需要財稅、商務、海關等相關部門相互協作,研究出臺與之相銜接匹配的稅制等規則。" "綜合看,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有較大影響但影響總體可控,沒有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面對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要增強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不斷鞏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記者趙超、安蓓、陳煒偉、劉紅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