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中外經濟智囊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上,集體為中國經濟把了一次脈。把脈的結果顯示,中國經濟增長趨穩,“L”型增長有望進入下半程,從“降速”階段轉向“提質”階段。並且,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還將繼續擔當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經濟“L”型增長有望進入下半程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一系列積極變化,經濟增速緩中趨穩,工業生產價格由負轉正、企業效益由降轉升、就業增長超出預期,特別是製造業、民間投資等市場力量主導的內生性指標觸底回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這些都表明經濟趨穩的因素不斷積累,“L”型增長有望進入下半程,從“降速”階段轉向“提質”階段,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將成為主旋律。
其實,中國經濟增長趨穩是與會專家的普遍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今年經濟增長的目標是6.5%,從大方向看,經濟目前趨於企穩。同時,結構調整也在改善,服務業占比在上升,消費占GDP比重也在上升,這些都是好事。
記者還注意到一點,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凱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前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中國的偉大轉型》,其中就闡述了其對中國經濟轉型的理解:中國新的關注點不再是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而是關注經濟品質的提高,“新常態”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舉措。目標是到2025年,讓“中國製造”成為創新和品質的代名詞。
繼續擔當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6.7%,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居首位。與此同時,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同樣居於全球首位。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在保持自身快速增長的同時,還將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王一鳴表示,展望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將有效減緩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他給出了一組十分亮眼的預測資料:今後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規模有望達到8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中國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型,將持續提升全球市場需求。
此外,今後5年,中國將吸收6000億美元外商投資,而對外投資將達7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不僅為持續低迷的全球投資與貿易注入動力,也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王一鳴說。
這一觀點得到經合組織幕僚長加芙·拉莫斯的認同。她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雖然有所減速,但是中國依然會是全球經濟增長引擎。
去年8月份接替朱民履職IMF副總裁的張濤是今年首次亮相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他表示,新興市場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過去幾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今後還會繼續按這一比例為全球經濟增長作貢獻。特別是中國、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的亞洲國家,會繼續引領全球經濟穩健前行。
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來自于改革紅利的釋放。在談及中國經濟時,供給側改革也是與會人士熱議的話題。對於下一步如何發力供給側改革,大家也貢獻了智慧。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今年是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範圍和任務要擴展,二是手段要深化。不僅要盯著去產能的目標進行管理,還要研究用市場化的手段去實現,不能只記得目標而忘記改革。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則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出現了內生增長動力不足、風險隱患增多的問題。必須從供給側聚焦發力,通過深化改革推進結構調整,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
他認為,推進供給側改革,要擴大高端供給,增加基礎設施、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則強調,企業面對供給側改革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本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