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紛紛上調預期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轉型前景

中国证券网
2016-11-07 08:52

已收藏


8月以來公佈的多項重要經濟指標顯示中國宏觀經濟增長有所改善,多家外資機構相繼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短期風險減退,隨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作為經濟穩定器的作用正不斷增強。

轉型激發增長潛能

近期公佈的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提振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10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為51.2,創2014年8月份以來的最高值,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0,為年內新高。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上半年斷崖式的下滑後,民間投資增速在8月份由負轉正,增速達到2.5%,9月份增速進一步回升至4.5%,成為經濟回暖的重要信號。

摩根士丹利在10月上旬發佈的報告中將今明兩年中國GDP增速預期從此前的6.4%和6.2%分別上調至6.7%和6.4%。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中國政府財政支持會帶來週期性增長勢頭,且外部需求更強勁。

另一家外資機構瑞銀集團也小幅上調中國2016年GDP預期至6.7%,理由是受益於消費等內需穩定,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持平,服務業增加值有望在房地產業的推動下小幅改善。該集團分析師指出,今年以來強勁的房地產活動有助於穩定房地產和工業投資,並提振相關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度上升,成為驅動增長的動能所在。有分析指出,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服務業和工業增加值穩定增長,消費作為經濟穩定器的作用不斷增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今年4月和7月連續上調中國經濟的增速預期,主要理由就是服務業補償了製造業的下滑。IMF表示,預期增速建立在中國成功轉型的基礎上,服務業和消費需要提振增長,讓長期經濟擴張更為可持續。

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也發文駁斥了“中國經濟崩潰論”。他認為中國有戰略、財力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將發展成為以服務業為主的消費型社會,同時能規避週期性危機。

高盛認為,中國經濟正從投資、製造和出口型為主的“舊經濟”向消費與服務型為主的“新經濟”轉型,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的地位顯示出升級趨勢。

外資看好新經濟板塊

對中國經濟前景預期改善的同時,外資機構還紛紛看好中國“新經濟”板塊的市場表現。滙豐私人銀行亞洲投資策略主管范卓雲看好高增長的中國“新經濟”公司的股票,包括服務業、與互聯網相關的高端製造業、金融技術、清潔能源、醫療和教育等。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部總監徐健表示,儘管面臨著產能過剩以及債務增長等帶來的挑戰,中國新經濟領域的增長依然充滿活力,而且日益成為國際投資者關注的熱點。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表示,投資者對於基本面較穩健的食品飲料、醫療以及部分可選消費公司的關注度最高。

今年9月,高盛在其亞太區股市策略報告中將MSCI中國指數投資評級上調至“超配”。高盛董事總經理劉勁津此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短期內地宏觀經濟表現應該不錯,未來一到兩個月經濟資料應該比較樂觀,儘管高盛研究團隊對全球股市整體並不特別看好,但認為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股票回報應該不錯。

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朴思表示,中國仍然是一個經濟發動機,樂見中國正越來越多地關注國內消費,以及人均收入增長的事實。麥朴思表示,像阿裡巴巴這樣的超級電子商務巨頭的出現,足以證明中國國內需求逐漸上升。中國正面臨著巨大的消費增長,預計這種增長將會持續下去,中國仍然是最吸引人的新興市場之一。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麥樸思執掌的基金中超過20%的比例投資於中國。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