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29個省份公佈了一季度GDP資料。據統計,除海南、青海“逆勢”回升外,其餘省份一季度經濟增速均較去年全年持平或放緩,但多數省份還是高於同期全國6.7%的水準。
據上海證券報4月27日報導,梳理地方資料發現,各地在新興產業、智慧製造、電子商務等方面頻頻發力,正在形成新的經濟驅動力。
目前,投資仍是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各地披露的一季度經濟資料來看,房地產投資增速基本都在回升,為地方經濟貢獻了“正”能量。
受房地產交易活躍帶動,逾半數省份財政收入增速都跑贏本省GDP增速,其中廣東、廣西、海南、天津、安徽、甘肅等地增速均在10%以上。
此外,一季度地方基建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多數省份都保持20%至30%的增速,新開工項目數量及投入明顯增多。
這其中,西部地區基建投入力度更大。比如,雲南基建投資占全省項目投資比重接近一半,而陝西基建投資增速超過48%。
不過,各地資料也反映了投資結構的新變化,即加大了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投資力度。
資料顯示,一季度,江蘇、浙江兩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均超過20%,其中江蘇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超過50%。
西部地區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也越來越大。一季度,青海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的投資總額佔據全省十大優勢產業總投資的68.3%,比重同比提高27.5個百分點;貴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132.2%,生態環保產業投資增速超65%。
已公佈一季度經濟資料的29個省份中,增速最高的是重慶、西藏和貴州,分別為10.7%、10.7%和10.3%。
在分析上述省份保持高速增長的原因時,貴州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黃勇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除了經濟總量小、基數低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地方積極尋找新動能,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進行產業升級。”
黃勇說,“十二五”以來,貴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大健康、大資料等產業,積累了很多專案,為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貴州統計局資料,一季度,大資料戰略行動引領作用凸顯,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生產增速達到70.1%,遠超同期9.5%的工業平均增速。
不僅僅是貴州,各省對新興產業的投入都在醞釀產出。從地方一季度資料來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智慧製造已然崛起。
據上證報記者梳理,多地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出現成倍增長,比如湖南增長4.2倍、江蘇增長3.1倍、廣東增長2.7倍、山東增長1.5倍。
工業機器人也是多地經濟的亮點。資料顯示,一季度,山東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7.5%、湖南增長26.9%、廣東增長32.3%。而河南則實現了工業機器人從無到有,產量達到48套。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上證報記者說:“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地方未來在投資方面會維持一定強度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但投向會發生顯著改變,將從偏重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轉向製造業升級投資,其中表現之一就是工業機器人將被大量和普遍使用,以應對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智慧製造只是中國製造升級的一部分。在章俊看來,目前國家規劃實施的“工業4.0”以及“中國製造2025”,就是希望通過增加相關投資來大力發展新興行業(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對傳統製造業的升級,從而提高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和整體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從地方資料也可以看出,包括智慧製造在內的戰略新興產業生產增速明顯高於工業整體增速,且在工業結構中占比不斷提升。
東部發達省份新興產業占比較高。廣東一季度先進製造業同比增長9.7%,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8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9.5%;江蘇一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6.5%,高於工業平均水準0.7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0.3%。
能源大省也在加快工業結構調整。以煤炭大省山西為例,一季度,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50%,同比提升5.6個百分點。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路消費已經成為地方經濟新動能。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一季度各地網路消費增速普遍在20%以上,遠高於消費整體增速。
在江浙等電商發達地區,網路消費增速都保持在30%以上。其中,一季度江蘇網路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已達10.2%,成為增長最明顯的細分消費領域。
隨著外貿轉型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也迅速發展,成為地方經濟亮點。比如外貿大省廣東,1至2月納入統計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23.2億元,增長2.7倍;浙江一季度外貿進出口下降近10%,但跨境電商逆勢上揚,其出口增長3倍多、進口則增長8.2倍。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員張莉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杭州等地電商發展已經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圈,電商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正面帶動作用。去年全國出口負增長,但杭州出口卻實現了近3%的正增長,這完全得益于電商的拉動。”
不過,張莉認為,目前地方對電商的投入主要還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層面,未來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加強電商與供應鏈和產業鏈的融合,這樣才能更好拉動實體經濟增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