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在上海、北京、香港和新加坡四大市場舉行“中國信用觀察”研討會期間開展的投資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被訪者認為未來五年中國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2016年中國企業違約數量可能會上升,但國內科技服務業的信用指標或可改善。
這一互動式調查反映了超過200位參與研討會現場投票問題的投資人和仲介機構的觀點。在被問及未來五年內中國出現金融危機(此處定義為不良貸款率升至15%以上)的可能性時,超過一半的與會者認為“可能性較小”,而38%的受訪者認為金融危機有可能發生。
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畫只是在時間上延遲了中國地方債務的風險,並不能實質性地降低這一風險。截至目前,財政部已經向省級政府發放了3.2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用於存量債務再融資。標準普爾認為,債務置換計畫為地方政府償還債務贏得了空間和時間。
受訪者對有關中國國企改革問題的看法比較平均。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預計中國國企改革將在未來三年內得到有效推進,而相近比例的受訪者對此持懷疑態度。對調查結果的進一步分析顯示,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兩大地區的受訪者對國有企業改革前景比北京和上海的受訪者更為樂觀。標普認為,改革仍將繼續推進,但取得實質性的改革成果尚需時日。
標準普爾此前預測2016年企業違約數量將上升。標普的分析師認為,從系統角度來看相關風險是可控的。受訪者對中國科技服務業的未來更為樂觀,65%的受訪者認為這一行業是2016年最有可能出現信用狀況改善的行業。
此次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於中國的政策寬鬆的有效性問題上取得普遍一致。5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陸續出臺的寬鬆政策在解決中資銀行面臨的挑戰方面幾乎無效。這一結果與標準普爾近期發佈的《中國50大銀行》報告中的觀點一致。該報告認為,中國的寬鬆政策能夠防止出現信貸或流動性枯竭,但不會解決中資銀行面臨的困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