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中國消費需求走軟也許只是週期性低迷

华尔街日报
2019-01-11 16:05

已收藏


美國消費者過去一直是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近年來,數億中國消費者也成長為一股重要力量,有力驅動著底特律、好萊塢和幾乎所有消費品供應商的利潤。
 
近期有關中國消費表現的負面信號引發市場不安。幸運的是,這些資料的疲軟很可能源於房地產和汽車市場的週期性低迷,而非結構性崩塌。這就難怪近期圍繞中國消費表現的負面信號令市場感到不安。蘋果公司將上周下調收入預期並歸咎於中國需求疲軟。中國11月份零售額同比僅增長8.1%,增幅為2003年以來最低。汽車銷售連續五個月下滑。中國消費稅收入也大幅下降,11月份降幅達71%。
 
幸運的是,這些資料的疲軟很可能源於房地產和汽車市場的週期性低迷,而非結構性崩塌。
 
汽車銷售和消費稅收入這兩項資料的糟糕表現反映出一些抑制汽車需求的政策。中國政府2018年初上調了汽車購置稅,而整頓P2P借貸平臺的行動也抑制了購車貸款。
 
龍洲經訊分析師稱,汽車銷量下滑使近幾個月零售額增速損失約2個百分點。據美林(Merrill Lynch)的資料顯示,消費稅收入方面,約有95%來自汽車、燃油、煙草和酒類。美林稱,酒類銷售總體依然穩健。
 
2019年對中國消費者來說肯定不會平坦。勞動力市場開始走軟,新增出口訂單下滑尤其令人擔憂。房地產相關行業利潤下降將令薪資承壓。房地產銷售低迷開始削弱冰箱等大家電的需求。
 
但這些都是週期性趨勢,與全球增長不斷放緩和中國房地產市場劇烈波動有關。2019年中國政府已實施了一項大規模的所得稅減稅計畫,接下來可能推出更多政策支持。只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夠與美國達成一項貿易協定,2019年底或2020年初增長似乎能獲得支撐。
 
真正的危險是,北京方面未能推進保持收入長期持續增長所需要的改革。過去三年來,中國的改革議程退居次席,金融資源重回低效的國有企業,而推動收入增長的創新型民營企業缺少資金。
 
隨著未來中國消費者財富增長,他們將繼續支出,除非中國政府抑制民營經濟增長引擎。這才是投資者應該關注的真正危險,而不是貿易衝突,也不是下滑的汽車銷售。

來源:華爾街日報,譯者: Coral Zhong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