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分析報告]長株潭城市群依靠轉型激發經濟增長潛力

长沙
2016-03-17 10:43

已收藏


自2007年底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兩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長株潭城市群就著力探索傳統產業關停或轉型,積極培育"低碳型"新興產業,創新體制機制為轉型提供保障,有效激發了增長潛力。

污染產業要麼關停要麼轉型

長期以來,長株潭地區的產業結構以傳統工業為主,由此產生的污染問題讓湘江不堪重負。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長株潭地區還面臨著重化工業轉型升級的獨特壓力。為了向轉型要動力,為了推動產業向"兩型"轉型,當地選擇了向污染產業開刀:要求要麼清退,要麼進行環保改造。

據瞭解,近六年來,株洲累計拆除煙囪500多根,累計關停污染企業近200家。株洲市政府市長毛騰飛說:"出於湘江治理的需要,清水塘工業區要整體搬遷改造。而拆一根煙囪,就代表關閉或改造了一家污染企業。"

在長沙坪塘老工業基地,重型工業比重大,生產方式粗放,產品附加值低,創新機制落後。2008年底,長沙開始實施坪塘老工業基地"兩高"產業退出和生態修復工程。除了實行"一廠一策",進行分類退出,還特別將"兩高"產業退出、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納入各級部門年度績效考核體系中,引導政府將工作重心調整到綠色發展上來。

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上,長沙也進行了有益嘗試。例如,按照退出時間的先後實施差別化獎勵。以率先於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退出的湖南新生水泥廠為例,企業不但獲得了中央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601.4萬元,還獲得了先導區配套獎勵資金880萬元,同時其旋窯退出參照同等標準獲得了750萬元的配套獎勵。

在兩年時間內,坪塘老工業基地完成了國家淘汰產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企業的強制淘汰或搬遷;三年時間內,完成超標排放企業的限期治理或關閉。坪塘模式開始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在湘潭竹埠港老工業區,當地的28家化工企業已全部關停。湘潭市環保局相關人士介紹,按照"關、退、治、進"四步走戰略,到2018年竹埠港要全面完成環境污染治理,2020年建成生態宜居的濱江新城。

毛騰飛說,在"兩型"發展的大環境下,長株潭地區正在經受轉型帶來的產值下滑等陣痛。但環保不等人,只有嚴管、嚴治、嚴罰"三管齊下",重拳治理污染,有效減少環境負荷,才能提升"兩型"水準。

"低碳型"新興產業漸成發展引擎

在傳統產業日益萎縮的情況下,如何培養長株潭城市群新的增長點?突破口在哪裡?長株潭城市群將目光瞄向了低碳、節能的高新技術產業,並逐步將其發展成為該地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為了培育新的發展動能,長沙以精准的政策引導產業重點向互聯網、3D列印、機器人、生物醫藥等"三新"方向發展,構建了新材料、食品、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汽車等多點支撐,填補了舊有產業的缺口。"2015年,新材料的產值達到2621億元,取代工程機械成為長沙第一大產業。"長沙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志輝說。

據瞭解,"十二五"期間,長沙GDP年均增速比"十一五"時期回落3.4個百分點,但工業投資年均增長23.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了16.8個百分點。2015年,電子資訊等四大新產業產值跨越千億元關口,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1%,是三大產業中增速唯一提升的產業。

株洲"十二五"規劃確定重點發展軌道交通、汽車、航空航太、服飾、陶瓷等五大千億元產業群。2015年,株洲市軌道交通產業產值達到1003.7億元,成為該市第一個千億元產業。株洲也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其中電力機車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創新能力突出,產業優勢明顯,整體處於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株洲市經信委一負責人說。

在湘潭,該市投入工業技改資金500多億元,建立全國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實驗區,組建了風電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礦山裝備製造、湘蓮產業等四大技術創新聯盟。

湖南"兩型社會"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張萍表示,與長江中游其他城市群相比,長株潭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較雄厚的自主創新力基礎。近年來,依託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形成了自主創新"長株潭現象",湧現出超級稻、超級電腦、軌道交通等一批世界級的科技成果。近5年,長株潭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6%以上,位居全國第一。長株潭三市創造了湖南省70%的科技成果,實現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

創新體制機制為轉型"護航"

分析人士認為,經濟轉型能否成功、會否長久,關鍵在於體制機制創新與改革程度的高低。 在"兩型"領域,湖南先行先試,先後實施106項原創性改革。2012年以來,啟動和推進了資源性產品價格、產業轉型升級、排汙權交易、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等十大重點改革,部分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記者從湖南省"兩型"工委瞭解到,目前,湘江重金屬治理、兩型採購、兩型標準等模式已成為全國經驗。居民用階梯式水、電、氣價格制度改革實現了全省覆蓋,非居民水、電、氣超定額累計進加價政策正在推進。排汙權交易已覆蓋湘江流域8市和全省火電、鋼鐵行業的排汙企業。

為了強力推進重點區域的環境治理,湖南出臺了《湘江保護條例》《長株潭綠心保護條例》。比如,昭山示範區位於"長株潭綠心"的核心位置,有近51%的土地為禁止開發區,有超過30%的土地為限制開發區。

2011年開始,湖南探索將"兩型"社會建設納入政績考核。2013年,這一績效考評範圍拓展到環長株潭8市及郴州市,占到市州"重點工程與重點工作"指標總分值的20%。2014年以來,首次將90項"兩型"社會建設重點工作指標逐一分解到31個省直機關單位。

產業要轉型,城市要發展,錢從哪裡來?作為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長沙市大膽實施投融資體制創新,將資金從補貼改為投入,從無償改為有償,從政府決策改為市場決策,對傳統產業資金引入基金化運作。

長沙率先在全國成立了200億元的城市發展基金,一舉改變了以往投資的模式,刺激大量民資湧入。同時,還積極推動設立棚改基金、城中村改造基金、國企改革基金等各類基金,基金總規模達到400多億元,2015年已提款基金149.45億元支持城市建設。

2015年12月,長沙市產業投資基金設立,旨在引導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投入新興產業領域,力爭到2020年籌資5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300億-400億元。"首批6.5億元產業基金已經到位,社會資本反映強烈,紛紛要求跟市政府合作。"長沙市政府金融辦副主任常躍勤說。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