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的母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率先發佈財務快報稱,集團預計全年實現利潤同比增長50%以上。多家券商認為,公司未來業績仍將長期向好。
待一切喧囂過去,真相終究會浮出水面。
經過一周的眾說紛紜,“中國石化子公司聯合石化交易原油出現巨額虧損、兩高管停職”一事終於漸漸平息。昨天,中國石化的母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集團)率先發佈財務快報稱,集團預計2018年全年實現利潤同比增長50%以上。稍後,中國石化也發佈公告稱公司正在評估事件的具體影響。多家券商認為,市場對此事件反應過度,該公司未來業績仍將長期向好。
外部審計師已開始駐場審計
中國石化公告表示,公司在日常監管過程中發現聯合石化套期保值業務出現財務指標異常,在某些原油交易過程中因油價下跌產生部分損失。公司正在評估具體影響。目前,公司年度外部審計師已經開始駐場審計。公司及聯合石化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這次問題是公司風控自己發現的,外部審計也已經進場量化評估,但外界很多傳聞還是與事實不符的。”一位元內部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說。
此前,部分非官方資訊通過各類網路管道流傳,包括“中石化原油交易虧損或因Zero Collar策略”“聯合石化總經理陳波在國際油價70美元時購買看漲期貨,導致數十億美元浮虧”“聯合石化交易規模達到3000萬桶至7000萬桶”等。
也有研究機構發表觀點稱,“中石化2018財年業績將不及預期,這不僅因為子公司聯合石化的交易損失,還因為庫存上出現的巨額帳面減值。”
而中石化集團此番發佈的利潤預增消息,雖不能完全等同於股份公司的年報業績,但考慮到集團主要優質資產都集中在股份公司,同樣有一定參考價值。
對此,東吳證券石化研究員柴沁虎表示,目前估算的損失在6億到14億美元,這與“幾百億元人民幣損失”的傳聞相差甚遠。同時,考慮到公司財務處理非常穩健,留有對沖餘地,聯化虧損作為一次性的衝擊將影響有限,虧損或僅占去年淨利潤的10%左右,而市值在短短三天卻已跌去759億元。
多家券商認為市場反應過度
認為市場反應過度的並不止東吳證券一家。
國泰君安投行團隊一位研究人士分析表示,為分散國際油價波動風險,國際主要石油公司均構建了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投資體系。用期權做套期保值是非常常見的對沖手段。而依據國資委要求,國內石油公司的原油套期保值需與原油實貨貿易對應,杜絕進行純金融屬性的投機交易。中石化作為國企,沒有進行單邊金融產品投機的動機。
“受中國會計準則影響,實貨交易與對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評估損益不能直接軋差進行會計處理,導致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交易的盈虧在利潤表單獨列報。不專業地局部解讀金融衍生品損益具有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市場誤讀。”該人士說。
他表示,在中石化巨額貿易總量下,作為對沖的衍生品合約如果產生浮虧屬正常現象。至於庫存減值則是中石化財務報表常規專案。“綜上所述,在目前很多關鍵資訊待澄清的情況下,部分媒體不專業的解讀和誤導,給普通投資者傳遞了不當資訊。市場在諸多資訊未明確的情形下過度反應,也是不合理的。”
“我們認為該事件僅為一次性影響,僅會對公司2018年的業績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公司未來的業績不會受此次事件影響,仍將長期向好。”光大證券首席研究員裘孝鋒說。
中信建投研究員鄭勇表示,聯合石化石油衍生品交易所造成的交易損失是一次性損益,並不會對公司長期經營產生影響。雖然短期內油價的大幅下跌將造成公司煉油和化工板塊的庫存損失,但長期看來,油價已處於底部區間,未來有望企穩回升。
公告顯示,聯合石化為中國石化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原油及石化產品貿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