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紡股份這家曾有財務造假前科的上市公司仍未走出困境。
1月24日,南紡股份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南京旅遊集團(原南京商貿集團)原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定轉讓所持公司29.96%股份,並致公司控股權變更。現因意向受讓方均未能滿足受讓條件,旅遊集團決定終止此次轉讓控股權工作,並承諾6個月內不再籌畫該事項。
受此消息影響,1月25日、26日,南紡股份股價連續兩日跌停。
南紡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張國霞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控股權轉讓一事都是控股股東在進行操作,上市公司並不瞭解。
股權轉讓一波三折
這一股權轉讓事項開始於2017年5月26日。
彼時南紡股份公告顯示,南京旅遊集團持有9051.66萬股,持股比例為34.99%,為南紡股份控股股東,其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定轉讓7750萬股南紡股份股票。轉讓完成後,南京旅遊集團還持有南紡股份1301.66萬股,占比5.03%,公司控股股東將發生變更。
2017年6月23日,有5家公司以有效形式提交了受讓申請意向書及相關資料,並按要求支付了保證金,評審組對這5家公司進行評審並擇優選取最終受讓方。
然而半年過去,股權轉讓一事進展並不順利。
2017年12月,根據南紡股份公告,盡職調查現場工作已完成,但是南京商貿集團更名為南京旅遊集團,其領導班子也發生了調整,目前尚未調整完畢,故關於南紡股份控股權轉讓的後續工作暫緩推進。
今年1月24日公告顯示,在本次公開徵集過程中,意向受讓方均未能滿足受讓條件,未能產生符合條件的擬受讓方,經審慎考慮,南京旅遊集團決定終止轉讓公司控股權。此外,旅遊集團承諾在本次轉讓終止後6個月內,不再籌畫轉讓南紡股份控股權事項。
歷時7個月之久,南紡股份控股權轉讓宣告失敗,也引來市場質疑。以曾試圖轉讓控股權的中體產業和一汽夏利為例,從公開徵集受讓方到終止轉讓,前後都不過2個月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前後兩篇公告對終止轉讓的解釋原因也並不一致。
一位持有南紡股份的投資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隨著控股股東身份的轉變,其對於控股權轉讓的態度發生變化,而並非全部是受讓方的問題;二是有穩定股價之嫌,畢竟在宣佈控股權轉讓的前一個交易日,南方股份的股價約為10.75元,隨後則是一路上漲至15.88元。如果南紡股份在此時直接發佈終止股轉公告,恐會引起股價的急劇波動。
南紡股份全名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國有企業成立於1978年,2001年上市,主要經營紡織品、化工原料的進出口業務。作為國企,南紡股份原本不會引起投資者過多疑慮,但因為“前科累累”導致種種負面傳聞。
2012年3月26日,南紡股份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3年8月13日,南紡股份因在2010-2011年出口貨物單證中,54份備案單證為虛假,被要求退回已退稅款1033.74萬元。
2014年5月16日,長達2年的立案稽查水落石出,南紡股份發佈收到的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決定書顯示,在2006-2010年,南紡股份分別虛構利潤3109.15萬元、4223.33萬元、15199.83萬元、6053.18萬元和5864.12萬元。扣除虛構的利潤,公司在該時間段內的利潤分別為-668.65萬元、-1430.59萬元、-13620.47萬元、 -4470.4萬元和-5969.01萬元。
對此,證監會依法給予南紡股份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給予單曉鐘等12名相關責任人警告,並處以30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罰款,單曉鐘等人被認定為證券市場禁入者。
不過通過財務造假的方式,原本連續虧損六年的南紡股份避免了退市的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南紡股份的財務造假也成為近十年來上市國企造假第一案。
陷財務造假後遺症?
在業績造假風波後,名聲不太好的同時,南紡股份的經營業績並未發生好轉,甚至是愈發惡化。
歷年財務資料顯示,2011-2016年,南紡股份的營業收入從48.37億元直線下降至8.48億元,淨利潤時正時負。
不過在此期間,公司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7億元、-0.91億元、 -1.1億元、-0.38億元、-0.76億元、0.12億元,6年累計為-4.5億元,公司的盈利能力每況愈下。
根據南紡股份2017年三季報,公司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4.82億元,同比下降約30%;淨利潤為-0.8億元,去年同期為-0.52億元。
此外,《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虧損背後,南紡股份的資金鏈也處於緊繃狀態。
自2011年以來,南紡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高於83%,最多曾高達95%。
令人疑惑的是,南紡股份屬於批發零售行業,並非是重資產行業。對比同行業的申達股份、遼寧成大、東方創業等上市公司,其資產負債率均為50%左右,遠低於南紡股份。
究其原因,還是緣於公司的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的居高不下。
在2017年前三季度,南紡股份的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分別為6.39億元、4.36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26%。
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均屬於有息負債,所以由此產生的利息支出及其占扣非淨利潤的比例亦在不斷上升。這意味著公司的造血能力越來越跟不上失血速度。
另一方面,南紡股份的期末現金餘額逐年下降,截至2017年9月末,公司只有3.66億元現金餘額。除了淨利潤的不穩定造成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的不穩定,公司在這6年間的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總計高達-15.41億元,其中2011-2015年連續五年為負。
一位私募從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為負有幾種情況,多為分紅、支付借款利息、還貸等。
2001年上市的南紡股份,從2002年到2011年,每年都對前一年的利潤豪氣分紅,而這一現象正好在2012年戛然而止。
換言之,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連續五年為負只能是因為支付借款利息和還貸。
隨之而來的疑問是,高額借款是否用於主營業務?如是,主營業務為何毫無起色?如否,高額借款用於何處?
面對如此資產,控股股東南京旅遊集團退出或許是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但擁有“黑歷史”的南紡股份未來又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
1月24日,南紡股份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南京旅遊集團(原南京商貿集團)原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定轉讓所持公司29.96%股份,並致公司控股權變更。現因意向受讓方均未能滿足受讓條件,旅遊集團決定終止此次轉讓控股權工作,並承諾6個月內不再籌畫該事項。
受此消息影響,1月25日、26日,南紡股份股價連續兩日跌停。
南紡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張國霞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控股權轉讓一事都是控股股東在進行操作,上市公司並不瞭解。
股權轉讓一波三折
這一股權轉讓事項開始於2017年5月26日。
彼時南紡股份公告顯示,南京旅遊集團持有9051.66萬股,持股比例為34.99%,為南紡股份控股股東,其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定轉讓7750萬股南紡股份股票。轉讓完成後,南京旅遊集團還持有南紡股份1301.66萬股,占比5.03%,公司控股股東將發生變更。
2017年6月23日,有5家公司以有效形式提交了受讓申請意向書及相關資料,並按要求支付了保證金,評審組對這5家公司進行評審並擇優選取最終受讓方。
然而半年過去,股權轉讓一事進展並不順利。
2017年12月,根據南紡股份公告,盡職調查現場工作已完成,但是南京商貿集團更名為南京旅遊集團,其領導班子也發生了調整,目前尚未調整完畢,故關於南紡股份控股權轉讓的後續工作暫緩推進。
今年1月24日公告顯示,在本次公開徵集過程中,意向受讓方均未能滿足受讓條件,未能產生符合條件的擬受讓方,經審慎考慮,南京旅遊集團決定終止轉讓公司控股權。此外,旅遊集團承諾在本次轉讓終止後6個月內,不再籌畫轉讓南紡股份控股權事項。
歷時7個月之久,南紡股份控股權轉讓宣告失敗,也引來市場質疑。以曾試圖轉讓控股權的中體產業和一汽夏利為例,從公開徵集受讓方到終止轉讓,前後都不過2個月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前後兩篇公告對終止轉讓的解釋原因也並不一致。
一位持有南紡股份的投資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隨著控股股東身份的轉變,其對於控股權轉讓的態度發生變化,而並非全部是受讓方的問題;二是有穩定股價之嫌,畢竟在宣佈控股權轉讓的前一個交易日,南方股份的股價約為10.75元,隨後則是一路上漲至15.88元。如果南紡股份在此時直接發佈終止股轉公告,恐會引起股價的急劇波動。
南紡股份全名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國有企業成立於1978年,2001年上市,主要經營紡織品、化工原料的進出口業務。作為國企,南紡股份原本不會引起投資者過多疑慮,但因為“前科累累”導致種種負面傳聞。
2012年3月26日,南紡股份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3年8月13日,南紡股份因在2010-2011年出口貨物單證中,54份備案單證為虛假,被要求退回已退稅款1033.74萬元。
2014年5月16日,長達2年的立案稽查水落石出,南紡股份發佈收到的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決定書顯示,在2006-2010年,南紡股份分別虛構利潤3109.15萬元、4223.33萬元、15199.83萬元、6053.18萬元和5864.12萬元。扣除虛構的利潤,公司在該時間段內的利潤分別為-668.65萬元、-1430.59萬元、-13620.47萬元、 -4470.4萬元和-5969.01萬元。
對此,證監會依法給予南紡股份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給予單曉鐘等12名相關責任人警告,並處以30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罰款,單曉鐘等人被認定為證券市場禁入者。
不過通過財務造假的方式,原本連續虧損六年的南紡股份避免了退市的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南紡股份的財務造假也成為近十年來上市國企造假第一案。
陷財務造假後遺症?
在業績造假風波後,名聲不太好的同時,南紡股份的經營業績並未發生好轉,甚至是愈發惡化。
歷年財務資料顯示,2011-2016年,南紡股份的營業收入從48.37億元直線下降至8.48億元,淨利潤時正時負。
不過在此期間,公司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7億元、-0.91億元、 -1.1億元、-0.38億元、-0.76億元、0.12億元,6年累計為-4.5億元,公司的盈利能力每況愈下。
根據南紡股份2017年三季報,公司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4.82億元,同比下降約30%;淨利潤為-0.8億元,去年同期為-0.52億元。
此外,《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虧損背後,南紡股份的資金鏈也處於緊繃狀態。
自2011年以來,南紡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高於83%,最多曾高達95%。
令人疑惑的是,南紡股份屬於批發零售行業,並非是重資產行業。對比同行業的申達股份、遼寧成大、東方創業等上市公司,其資產負債率均為50%左右,遠低於南紡股份。
究其原因,還是緣於公司的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的居高不下。
在2017年前三季度,南紡股份的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分別為6.39億元、4.36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26%。
短期借款和應付票據均屬於有息負債,所以由此產生的利息支出及其占扣非淨利潤的比例亦在不斷上升。這意味著公司的造血能力越來越跟不上失血速度。
另一方面,南紡股份的期末現金餘額逐年下降,截至2017年9月末,公司只有3.66億元現金餘額。除了淨利潤的不穩定造成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的不穩定,公司在這6年間的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總計高達-15.41億元,其中2011-2015年連續五年為負。
一位私募從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為負有幾種情況,多為分紅、支付借款利息、還貸等。
2001年上市的南紡股份,從2002年到2011年,每年都對前一年的利潤豪氣分紅,而這一現象正好在2012年戛然而止。
換言之,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連續五年為負只能是因為支付借款利息和還貸。
隨之而來的疑問是,高額借款是否用於主營業務?如是,主營業務為何毫無起色?如否,高額借款用於何處?
面對如此資產,控股股東南京旅遊集團退出或許是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但擁有“黑歷史”的南紡股份未來又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