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為專一、純粹的“樸素至純”,其入主四川金頂的操盤手法卻難言“樸素”,其收購資金的來源也更非“至純”。
上證報記者近日獲悉,作為近期最受關注的私募入主上市公司案例,樸素資本旗下的樸素至純在宣佈入主四川金頂之時,其掌控的私募產品仍在市場上以該事項為由兜售基金份額,並拋出一系列可能對四川金頂展開的資本運作計畫,試圖吸引更多投資者。而面對上交所關於收購資金來源的相關問詢時,樸素至純方面本應在2月13日前做出的回復,也因相關資料需進一步核實而延期至2月16日。
“在監管層嚴控杠杆易主,高度關注收購資金來源的背景下,樸素資本‘邊湊錢邊買殼’、甚至以入主為由頭賣產品的做法,似乎與監管趨勢並不合拍。”有分析人士表示。
披露易主卻還在“湊錢”
回溯公告,四川金頂2月7日宣佈,公司控股股東海亮金屬於1月26日與樸素至純簽署了《股份轉讓協定》,將其持有的全部7155.35萬股股份以1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樸素至純,占公司總股本的20.5%。交易完成後,樸素至純將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梁斐將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
從公開資料來看,梁斐及樸素至純似乎並非泛泛之輩。樸素資本官網顯示,其已發起設立多個基金,重點投資于主營業務在國內市場的成長型、擴張型企業。在對外宣傳資料中,樸素資本則宣稱,在成立的一年半時間裡,其管理規模已超過30億元。
成長迅速,又即將入主上市公司,樸素資本表面看來頗具實力。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幾乎在宣佈入主四川金頂的同時,樸素資本還在市場上以“上市公司收購專項基金”的名義兜售創興3、4號的產品份額。
記者獲得的一份名為《樸素資本上市公司收購專項基金(創興3、4號)募集說明書》(下稱《募集說明書》)顯示,創興3、4號均用於收購某滬市上市公司約21%的股權,並成為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且該滬市公司市值為56億元,該方案於2017年1月中旬啟動,後期通過向上市公司進行優質資產注入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盈利及退出。
簡單對照便能發現,創興3、4號所收購股權的上市公司應正是剛剛宣佈“易主”的四川金頂。
外募資金或占“半壁江山”
由此,一條較為清晰的操作路徑得以揭開:樸素資本決意入主四川金頂之時,就開始以此為名兜售旗下私募基金產品,而這些募集而來的產品加上茂盛投資、鑫泓投資、前海飛晟等共同組成了樸素至純的有限合夥人,即有一定分紅權利的“資金彈藥”。
《募集說明書》顯示,創興3、4號規模合計4億元。另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由樸素資本管理、共同投資樸素至純的六檔基金合計出資為2.596億元。這意味著,12億元的收購資金已通過旗下基金“解決”了大半。
值得一提的是,創興3、4號並未出現在四川金頂權益變動報告書所列示的六個參投基金名單上,而截至1月20日,樸素至純的認繳出資額僅為7.406億元,僅滿足首期、第二期總計6億元的付款要求,距離12億元的收購價格還有不小的差距。或許,創興3、4號就是4.594億元差額的一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權益變動報告書不僅沒有提到創興3、4號,對於六個參投基金的資金來源,其也僅以“所支付資金全部來自於自有資金、自籌資金和普通合夥人樸素資本受託管理的資金”,而這也成了上交所問詢的重點。在問詢函中,上交所直接要求樸素至純“詳細列明總交易金額中自有資金、自籌資金和普通合夥人樸素資本受託管理的資金的所占比例,說明與非自有資金的實際提供方是否存在(對)相關公司股權、人事及未來發展等的相關安排”。
後續重組含金量幾何?
2016年下半年,“易主”概念曾在A股甚囂塵上,各路資金競相追捧也正是看重後續可能的重組機會。此次,樸素資本也為入主四川金頂後設計了翔實的資產注入計畫。
然而,記者在對照公開資料後發現,樸素資本擬推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整合方案未及實施,便已存有眾多不確定性。《募集說明書》顯示,樸素資本擬將某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某新能源汽車技術公司、某新能源汽車連接系統企業、某碳酸鋰開發及冶煉企業,總計四項儲備資產注入四川金頂。
對照樸素資本在官網上披露的已投專案,與對上述四項資產的描述相符合的寥寥無幾。例如,其描述某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為“中國領先的大型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研發、生產、銷售企業”、“在汽車、無人機、航模航拍以及農機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準”、“2016年實現淨利潤約6000萬元”。
而據公司披露,樸素資本目前投資了兩家鋰電公司——邁科科技和海盈科技。然而,邁科科技的產品目前只在電子設備及儲能領域使用,並未涉及無人機、農機等;海盈科技雖然業務範圍涵蓋上述領域,但其2014年、2015年僅分別實現258.26萬元、1569.25萬元淨利潤,2016年上半年淨利潤為773.04萬元,遠不及《募集說明書》提及的6000萬元。至於頗為關鍵的某碳酸鋰開發及冶煉企業,在樸素資本官網披露的資訊中更是不見蹤影。
上證報記者近日獲悉,作為近期最受關注的私募入主上市公司案例,樸素資本旗下的樸素至純在宣佈入主四川金頂之時,其掌控的私募產品仍在市場上以該事項為由兜售基金份額,並拋出一系列可能對四川金頂展開的資本運作計畫,試圖吸引更多投資者。而面對上交所關於收購資金來源的相關問詢時,樸素至純方面本應在2月13日前做出的回復,也因相關資料需進一步核實而延期至2月16日。
“在監管層嚴控杠杆易主,高度關注收購資金來源的背景下,樸素資本‘邊湊錢邊買殼’、甚至以入主為由頭賣產品的做法,似乎與監管趨勢並不合拍。”有分析人士表示。
披露易主卻還在“湊錢”
回溯公告,四川金頂2月7日宣佈,公司控股股東海亮金屬於1月26日與樸素至純簽署了《股份轉讓協定》,將其持有的全部7155.35萬股股份以1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樸素至純,占公司總股本的20.5%。交易完成後,樸素至純將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梁斐將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
從公開資料來看,梁斐及樸素至純似乎並非泛泛之輩。樸素資本官網顯示,其已發起設立多個基金,重點投資于主營業務在國內市場的成長型、擴張型企業。在對外宣傳資料中,樸素資本則宣稱,在成立的一年半時間裡,其管理規模已超過30億元。
成長迅速,又即將入主上市公司,樸素資本表面看來頗具實力。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幾乎在宣佈入主四川金頂的同時,樸素資本還在市場上以“上市公司收購專項基金”的名義兜售創興3、4號的產品份額。
記者獲得的一份名為《樸素資本上市公司收購專項基金(創興3、4號)募集說明書》(下稱《募集說明書》)顯示,創興3、4號均用於收購某滬市上市公司約21%的股權,並成為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且該滬市公司市值為56億元,該方案於2017年1月中旬啟動,後期通過向上市公司進行優質資產注入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盈利及退出。
簡單對照便能發現,創興3、4號所收購股權的上市公司應正是剛剛宣佈“易主”的四川金頂。
外募資金或占“半壁江山”
由此,一條較為清晰的操作路徑得以揭開:樸素資本決意入主四川金頂之時,就開始以此為名兜售旗下私募基金產品,而這些募集而來的產品加上茂盛投資、鑫泓投資、前海飛晟等共同組成了樸素至純的有限合夥人,即有一定分紅權利的“資金彈藥”。
《募集說明書》顯示,創興3、4號規模合計4億元。另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由樸素資本管理、共同投資樸素至純的六檔基金合計出資為2.596億元。這意味著,12億元的收購資金已通過旗下基金“解決”了大半。
值得一提的是,創興3、4號並未出現在四川金頂權益變動報告書所列示的六個參投基金名單上,而截至1月20日,樸素至純的認繳出資額僅為7.406億元,僅滿足首期、第二期總計6億元的付款要求,距離12億元的收購價格還有不小的差距。或許,創興3、4號就是4.594億元差額的一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權益變動報告書不僅沒有提到創興3、4號,對於六個參投基金的資金來源,其也僅以“所支付資金全部來自於自有資金、自籌資金和普通合夥人樸素資本受託管理的資金”,而這也成了上交所問詢的重點。在問詢函中,上交所直接要求樸素至純“詳細列明總交易金額中自有資金、自籌資金和普通合夥人樸素資本受託管理的資金的所占比例,說明與非自有資金的實際提供方是否存在(對)相關公司股權、人事及未來發展等的相關安排”。
後續重組含金量幾何?
2016年下半年,“易主”概念曾在A股甚囂塵上,各路資金競相追捧也正是看重後續可能的重組機會。此次,樸素資本也為入主四川金頂後設計了翔實的資產注入計畫。
然而,記者在對照公開資料後發現,樸素資本擬推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整合方案未及實施,便已存有眾多不確定性。《募集說明書》顯示,樸素資本擬將某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某新能源汽車技術公司、某新能源汽車連接系統企業、某碳酸鋰開發及冶煉企業,總計四項儲備資產注入四川金頂。
對照樸素資本在官網上披露的已投專案,與對上述四項資產的描述相符合的寥寥無幾。例如,其描述某鋰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為“中國領先的大型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研發、生產、銷售企業”、“在汽車、無人機、航模航拍以及農機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準”、“2016年實現淨利潤約6000萬元”。
而據公司披露,樸素資本目前投資了兩家鋰電公司——邁科科技和海盈科技。然而,邁科科技的產品目前只在電子設備及儲能領域使用,並未涉及無人機、農機等;海盈科技雖然業務範圍涵蓋上述領域,但其2014年、2015年僅分別實現258.26萬元、1569.25萬元淨利潤,2016年上半年淨利潤為773.04萬元,遠不及《募集說明書》提及的6000萬元。至於頗為關鍵的某碳酸鋰開發及冶煉企業,在樸素資本官網披露的資訊中更是不見蹤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