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涉足20家上市公司 “紫光系”A股佈局有點雜?

中国证券网
2017-01-03 09:59

已收藏

截至去年年末,在不經意間,“紫光”的名號已出現于多達20家A股上市公司股東榜中,在群雄並起的資本系陣列中不落下風。梳理“紫光系”的資本謀局,貫穿其中的無疑是對資本和產業的不尋常理解。對於紫光股份、紫光學大這樣的“嫡系部隊”,其一如既往地精心培育;對於中興通訊、TCL集團這樣的產業龍頭,其依勢借力,縱橫捭闔;對於浪莎股份、山東金泰這樣的“小市值”,其頻頻出手,熟諳高拋低吸。

只是,在浩瀚股海之中,被視為“中國IC產業的革新者和希望”的“紫光系”,旗下既有乘風破浪的巨艦,也有垂釣港灣的小艇,如此佈局似乎還是略顯龐雜。

熱衷“小市值”

雖然在重組新規之下,借殼及類借殼行為都受到諸多限制,但作為一家擅長技術、深耕產業並有著高校背景的大集團,“紫光系”卻依然對殼特徵明顯的小市值上市公司情有獨鍾。

如*ST中發於去年12月28日公告,紫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紫光通信、西藏春華、西藏通信、健坤投資於去年8月1日至12月26日,以16.87元至23.5元每股的價格,買入上市公司股份792.6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至此,“紫光系”已將*ST中發15%的股權收入囊中。

由於*ST中發現任控股方瑞真商業去年6月才將這一上市平臺拿下,並被市場認為有意注入相關資產。“紫光系”的咄咄逼人,無疑令市場懷疑其直接奔著控制權而來(雖然公開表示增持系出於對*ST中發“未來新業務領域的拓展及轉型發展的信心”)。瑞真商業則更是如臨大敵,高位火速加倉至持股25%,鞏固控股權。

事實上,“紫光系”去年以來一直對“小市值”公司頗感興趣。據記者統計,“紫光”的名號去年已出現在浪莎股份、山東金泰、欣龍控股、威爾泰、寧波富邦等一眾小市值公司的股東榜之中,並對其中一些個股進行了波段操作。

以浪莎股份為例,紫光集團於去年一季度進入公司股東榜,以392.52萬股的持股數量、4.04%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二大股東。參考浪莎股份去年一季度的股價,紫光集團入股成本或超億元。

隨著市場對“殼概念”炒作的升溫,浪莎股份股價不斷攀升,紫光集團也開始展現“財技”。至二季度末,其進一步加倉浪莎股份至410.77萬股,而到了三季度末,其已經減持了138.34萬股,將部分收益落袋為安,剩餘部分則繼續享受上漲的浮盈。

在滬上某私募人士看來,小市值公司的確是去年下半年的市場熱點之一,不少資金競逐其中,“紫光系”涉足多家此類公司,對節奏拿捏可謂精准。

未忘“大戰略”

熟諳A股“炒殼”套路的同時,“紫光系”也不忘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獲得更多“質優價廉”的籌碼。

資料顯示,自2015年以來,“紫光系”通過參與定增、配股等方式,取得TCL集團、航太通信及太平洋等上市公司股權,總計投入資金約15億元。

其中,“紫光系”旗下紫光集團和紫光通信於去年一季度入場,參與了太平洋的配股。配股完成後,二者合計持有約1.17億股太平洋,分別位列第五、第六大股東。在對TCL集團的投資上,紫光通信2015年初斥資約10億元獲得近4.8億股股票,成為公司的第三大股東,而這筆投資也是“紫光系”在A股市場上數額較大的投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紫光系”對於“非二級市場買入”的投資思路與上文中所謂的“炒殼”還是有所差別。從標的上市公司資質來看,無論是TCL集團,還是航太通信,均是行業內頗有實力的企業,與之相對,“紫光系”持有這些標的股的時間也更長。

有熟悉積體電路產業的市場人士表示,二級市場買入往往只需單方面決策,而參與定增、配股等運作,則需與相關上市公司反復交流。在此類投資中,“紫光系”能夠與上市公司建立緊密聯繫,為後續動作做好鋪墊。

去年2月,TCL集團就曾公告,與紫光集團攜手,利用雙方優勢打造一支目標規模為100億元的產業並購基金。該基金將重點投資於紫光集團和TCL集團的產業上下游,並在“工業4.0”、“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領域展開直接投資、並購等,未來主要通過項目上市或並購等方式實現退出。

路數“不明晰”

在記者的採訪中,也有多位市場人士表達了對“紫光系”四面出擊的不解。“作為有著清華背景的產業集團,‘紫光系’肩負著產業升級、技術突破的重要任務,為何除了一些戰略佈局外,還要在A股市場零散投資賺‘小錢’?”

據“掌舵人”趙偉國的描述,紫光的定位是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與投資集團,業務聚焦“從芯到雲”,重點佈局移動晶片、大物聯網、存儲等相關領域。“紫光以國家戰略為方向,以國際並購為路徑,以資本運作為手段,以團隊激勵為基礎,以產業整合為目的,以快速卡位元為突破,從而超常規、超大規模地快速形成產業集成。”

顯然,這是一條有望與國際巨頭抗衡的獨特發展之路。“紫光系”此前的動作也大多圍繞這一核心展開。例如,紫光集團此前對展訊、銳迪科的收購,紫光股份對“新華三”的控股,紫光國芯數額巨大的並購,都令市場看到其領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決心。

“由於‘紫光系’旗下業務眾多,尤其是存在規模較大的尚未證券化的資產,其勢必希望借助資本平臺,把優質資產推向台前。”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這或許是“紫光系”競逐*ST中發的原因。

目前,“紫光系”控股了三家A股上市平臺,分別是紫光股份、紫光國芯、紫光學大。其中,紫光股份為“紫光系”旗下的IT資訊系統、雲計算、大資料等業務的平臺;紫光國芯為記憶體產業板塊的平臺;紫光學大則分屬教育板塊。根據此前媒體報導,現有的上市平臺數量似乎難以滿足“紫光系”的產業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系”在“炒股”上並沒有花費太多,按照建倉的平均股價計算,總計耗資約30億元,這對於動輒斥資數十億美元海外淘金的產業巨頭來說,僅是九牛一毛。(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