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石化油服三季度預虧89億 油服業如何走出虧損重災區?

中国证券网
2016-10-13 09:36

已收藏

全球油服行業持續處於不景氣狀態,現在尚難看到轉機。但從民企的經驗看海外依然存在不少市場機會。

10月12日,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600871.SH)發佈2016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預虧報告。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89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這是發佈三季度預報中虧損最多的公司。

除了石化油服以外,其他的油服公司日子也不好過。目前上市的另一家三桶油旗下的油服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601808.SH),上半年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據其半年報,淨利潤虧損幅度同比高達150%,84億元的虧損額也讓其成為上半年A股的虧損王。

油服公司的虧損目前並不只限於國內。油價雪崩兩年來,全球第一大油服公司斯倫貝謝(Schlumberger Limited)已經宣佈裁員5萬個工作崗位,依然無法阻止該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虧損超過21億美元。

在油價經歷過山車式的下跌後,今年來已經開始慢慢找到一個價位的平衡點,而以葉岩油氣為代表非常規油氣田開發也逐漸開始復蘇。從國內來看,儘管總體的原油產量一直在減少,但勘探活動依然還在持續。

就在今年8月底,中石化宣佈在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順北油田勘探活動取得了重大進展,該油田資源量達到17億噸,石油12億噸,天然氣5000億立方米,而在該作業區塊,還有一個中石化進行開採的塔河油田。

但令人意外的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油服公司,在原油市場及勘探活動在逐漸復蘇的時候,依然沒有找到自己盈利的方向。

被遺棄的“孩子”?

與國外的油服公司不同,在國內採礦權集中在“三桶油”的市場背景下,大量油服公司需要依賴中石油、中石化進行生存。從石化油服的半年報中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營收與利潤非常依賴與中石化的關聯交易。

半年報顯示,在報告期內與中石化及其附屬公司所進行的工程服務一項,交易金額高達91億元,占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為48.8%。可以看出,石化油服工程服務交易的主要物件和營收來源來自其母公司中石化及相關企業。

而在中國內地,佔據油氣田開採主要地位的公司是中石油而非中石化。依據最新資料,中國油氣產量最大的十個油田,有六家都隸屬於中石油,中石油還同時握有中國內地大量地塊油田的開採權。

在這種情況下,包括中石油旗下的油服企業、中石化旗下的石化油服,其業務主要依賴於這兩家國內巨型石油公司。但是,在油價下行的壓力下,這兩家公司的日子也並不怎麼好過。

以中石油為例,過重的上游業務讓其2016年的前半年步履維艱。在一季度出現137億元的巨額虧損之後,其第二季度艱難實現扭虧為盈。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上半年盈利5.3億元,同比下跌77%。

在保證國內石油產量“穩產”的目標下,國內的上游公司只能通過降本增效和內部挖潛來提升自己的效益水準。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就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降本增效是今年中石油集團工作的重點任務。

作為低油價下的虧損大頭,兩大石油集團的勘探板塊承擔了巨大的降本增效壓力。國內某大型油田的勘探負責人告訴記者,石油集團內部有許多的預算和投資要求,“金額下降了,但是對於產量的要求卻沒有下降。”他說。

在這種情況下,服務於勘探板塊的油服公司,就成為了油田降低開支的一大主力。“為了節約勘探成本,油田的油服工作基本上都是通過競標的形式進行的,誰的成本低,就用誰的隊伍。”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但這樣的要求顯然對於兩大集團旗下的油服公司不利,往往在同樣的競爭中,民營油服公司會憑藉其靈活和低成本脫穎而出。於是,在成本嚴控的油田項目競標中,一旦在技術和成本控制方面落入下風,即使是國字型大小的油服公司,也很可能會“沒有飯吃”。

這甚至導致作為下屬的油服公司給集團“施加壓力”。“年初集團就曾向我們傳達意見,要求我們盡可能多與集團的油服公司進行業務合作,但是也要通過競標的形式。”上述人士表示。

海外成為突破口?

對於國內各類油服公司來說,海外較低成本的油氣開採,或許是低油價下的一個盈利突破口。實際上,國內頗具實力的幾家油服公司,早已經開始了他們的海外之行。

安東油田服務集團(03337.HK)在去年開始將業務規模拓展的重心放在國外,儘管上半年仍獲虧損,他們在海外業務的收入佔據了總收入的58%。上半年該公司海外訂單的增幅48.6%,約9.7億元人民幣。

另一家民營油服公司煙臺傑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353.SZ),也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上半年來自海外的收入占比同樣首超國內,達到54.6%,特別的是,技術服務和工程建設兩方面的收入增長,分別超過68%和120%。

“儘管業務量與以前相比較少,但不代表沒有了市場機會。”傑瑞CEO何翌告訴記者:“我們在新疆地區、西南地區以及大慶等地都有著油田類的裝備產品和作業。”

他同時表示,在海外業務的拓展方面,目前傑瑞在國際上的份額在逐步擴大,在油價週期性下降的同時,全球性的機會並不少。“國際化拓展必然會面臨競爭,但國內的企業應該多看到合作中的機會,少在國際市場上‘打架’。”他說。

但不論是對國內的油服公司,還是國際的油服公司,近年來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對於投資巨大的大項目已經失去了興趣。

此前,一直由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進行運營的阿拉斯加LNG項目擱淺,這家石油巨頭正尋求將這一專案股份賣給州政府。

除了近年大火的LNG項目逐漸受冷以外,國際大型石油公司都在削減資本的支出和預算,取消或者推遲大型項目。“深水專案投資巨大,是目前受到影響最大的油田專案。”一位元分析師告訴記者。同時,一家銀行在對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研究報告中,表明這家公司兩年內沒有批准任何主要的上游運營專案。

一位油服公司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油服這一行業從國際上來看,依然處於不景氣的狀態,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一行業會有好的前景。“我認為,油價處於60-80美元的狀態時,這一行業才會得到充足的市場機會。”他說。

突破軟體短板

對於目前中國國內的大型油服公司來說,未來並非沒有進步的機會。與國外同等級的競爭對手相比,國內企業在軟體方面還處於落後的狀態。

“和國內的油服公司不一樣,國際上的油服公司在設備製造和技術等方面並不擅長,往往都是外包給專門的公司來製造和研發。”上述大型油田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但他們往往在軟體和整體的勘探解決方案上,擁有特別的優勢。”

而在國內,這些工作基本上仍然由油田來負責。“我們的軟體、設備和整體的勘探方案,都是我們自主研發和設計,也都是我們自用。”他說。

以中國油氣產量最大的長慶油田為例,今年年初,其自主研發的內陸低滲透油田勘探開發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也是我國對於科技發明和研發的專項獎項。

和油田擁有的技術力量相比,國內油服公司在同樣的技術和軟體服務方面目前尚有諸多薄弱環節。如果借助油田方面的技術力量和整體解決方案的經驗,或許能在與國外油服公司的競爭道路上走得更遠。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