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2012年後越來越多的廠商湧入,使得金針菇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價格也一路下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由於外地市場擴張不力、管道拓展未見效以及市場戰略失誤等問題,星河生物在過去幾年中節節敗退。
公開資料顯示,2013~2014年,星河生物關停了2家分公司、1個生產基地,並轉讓了2家子公司。在經歷2次失敗的重組後,星河生物跨界醫療健康領域,目前子公司瑪西普已經成為公司主要利潤來源。
金針菇毛利率大幅下滑
頂著“金針菇第一股”的光環,星河生物上市之初可謂躊躇滿志。2010年星河生物在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表示:食用菌是個正在高速發展的朝陽行業,公司日產鮮品食用菌36噸,在全國246家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中排名第一。到了2011年,星河生物甚至拋出“用3年時間打造4個自己”的豪言壯語。
然而,轉捩點發生在2012年。據瞭解,2009~2011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數量翻番,這直接導致行業競爭加大,市場銷售價格大幅度下滑。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的資料顯示,工業化生產的金針菇售價自2011年便連續下滑,年均降幅在15%左右。
星河生物在2012年也迎來上市後首次淨利潤負增長。2013年,星河生物進入虧損,淨利潤同比降幅擴大至2612.3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星河生物金針菇產品的毛利率同比下滑超過10%。截至今年6月,其金針菇產品的毛利率已經從2009年的40.98%降到17.51%,目前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中也處於較低水準。眾興菌業(002772,SZ)今年上半年金針菇的毛利率高達39.58%,雪榕生物(300511,SZ)今年上半年金針菇毛利率為27.71%。正在IPO的湖北如意情2015年公司毛利率為24.34%。
星河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影響食用菌產品毛利率的因素有:銷售價格、單位成本和生物轉化率等,“公司韶關基地位於華南地區,原材料成本、水電費及人工成本都不具備優勢,同時培養器具瓶口的規格不同也會導致生物轉化率出現差異。”
據眾興菌業披露,2015年眾興菌業、雪榕生物、星河生物的食用菌產品單位成本分別為3.50元/千克、3.74元/千克和4.17元/千克,如果這一資料準確的話,那麼星河生物的單位生產成本最高。
外地市場擴張不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除了大環境因素外,星河生物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外地市場拓展不力,管道塑造未見成效。
2010年上市之初,星河生物18個主要經銷商中,其中12名在華南地區,廣東省占8名。至2011年,星河生物的前五大經銷商仍在珠三角地區,銷售收入占比高達61.24%。
2011年光大證券調研報告指出,星河生物目前採用經銷商模式,但網路管道仍比較粗糙,即使在優勢地區廣東,該公司覆蓋面仍然較小,大部分地區並未覆蓋。國內其他地區,該公司只有極少數零散經銷商。
星河生物實際上也對此早有意識。為了拓展西南部市場,星河生物2009年參與投資設立西充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星河生物控股51%。2011年,星河生物在河南新鄉投資設立新鄉基地專案,計畫總投資10億元,拓展異地市場。
不過,由於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新鄉星河生物於2013年11月已停止建設,隨後被低價轉手給眾興菌業。目前公司食用菌主要生產基地仍是韶關基地。
此外,星河生物近幾年對食用菌的市場戰略判斷也存在失誤。
上市之初,星河生物表示,為了完善產品結構,拓寬和延伸產業鏈,公司通過自主研究和合作培育的方式,開發廣東蟲草、灰樹花等新產品。
2012年,星河生物加大投入,然而,雖然廣東蟲草子實體已經於2013年獲國家衛生部批准為新資源食品,但記者瞭解到,截至去年底,星河生物的廣東蟲草仍未進入產業規模化生產階段。另外,公司也曾坦言,“廣東蟲草是新資源產品,存在市場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星河生物曾因公司在經營運作中存在多方面不規範行為被廣東證監局下令整改。同年,星河生物一批高管離職,其中包括多名公司發起人、核心技術人員。
轉型醫療健康產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近幾年,在食用菌行業其他三大巨頭加大步伐擴展產能之時,星河生物卻在2013~2014年間,關停2家分公司和1個生產基地,尚未投入運營的新鄉項目被轉讓。星河生物控股子公司上海菇木真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菇木真)也被出售。
據瞭解,在2009年食用菌行業高速成長時,星河生物租用廠房建設東莞清溪分公司、清溪第二分公司。2014年星河生物決定對清溪分公司、清溪第二分公司及塘廈基地停止投瓶生產,原因是上述分公司基地由於生產規模小,原材料價格和人力成本高等,均出現大幅虧損,對公司業績造成嚴重拖累。
2012年,星河生物以自有資金設立控股子公司上海菇木真,上海菇木真擬以生產並提供不同檔次的專用禮盒,促進上市公司產品的品牌推廣。不過,僅僅一年後,星河生物將上海菇木真51%股權以22.58萬元的價格轉讓出去。原因是星河生物認為上海菇木真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經營範圍,與公司未來的發展計畫不一致,同時上海菇木真的團隊尚不能很好地融入公司的經營領域。
如今,昔日的“金針菇第一股”正在逐漸偏離食用菌行業。去年,星河生物以11.25億元作價收購伽瑪刀設備生廠商瑪西普。據瞭解,瑪西普所生產的伽瑪刀系列產品屬於專業化醫療設備,伽瑪刀治療設備行業的下游主要為腫瘤、腦血管疾病和其他功能性疾病診療行業。
“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還是食用菌產業與健康醫療產業,但公司後續將重點做好醫療健康產業的經營與拓展,至於食用菌產業公司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進行調整。”前述星河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他告訴記者,公司後續的發展會以健康醫療產業為主,雖然食用菌業務的營收占比仍相對較大一些,但2016年半年報顯示,醫療健康產業已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