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凱迪生態業績變臉資料詭異引來多重質疑

中国证券网
2016-05-26 09:24

已收藏

營運電廠加倍、發電收入減少、公司內控存缺陷、頻頻收到問詢函

凱迪生態業績變臉資料詭異引來多重質疑

因2015年年報披露的業績資料與盈利預測資料出現重大差異,凱迪生態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和投資者的不滿,投資者已向監管部門正式舉報。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對公司年報披露的主要財務資料進行分析,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了一個怪異的現象,2015年公司擁有的生物質發電廠數量因收購增加,但發電收入卻大幅下降,且發電廠的整體盈利能力大大低於行業平均水準,公司生物質發電前景堪憂。審計機構認為公司內控在非財務報告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法律人士認為公司資訊披露及內控存在諸多問題。

內控被指存在重大缺陷

年報顯示,2015年凱迪生態生物質發電營業收入22.52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64.43%,比2014年減少了14.87%。

公司2014年報顯示,當年公司生物質發電收入達到26.46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65.93%。已投運的16家生物質電廠全年累計發電量超過25億千瓦時,平均月發電量超2.13億千瓦時,較2013年度同比增長210%。

去年6月,凱迪電力完成了對大股東全部生物質發電廠的收購。這次收購包括87家生物質發電廠。其中,已投產運營電廠17家、在建電廠21家、未建電廠49家。收購完成時,凱迪電力擁有的生物質電廠總數由16家增加到103家。隨後,凱迪電力更名為凱迪生態。

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公司下屬生物質發電廠114家。其中,已投入運營的生物質發電廠已達35家,總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按這組數字,凱迪生態當屬中國運營和裝機規模最大的生物質能發電企業。

根據公告,早在2005年,凱迪生態就開始涉足生物質能發電領域。公開資料,顯示其生物質發電業務舉步維艱。一直到2013年下半年,公司稱整頓了上游燃料供應系統,各電廠發電設備運行逐漸穩定,發電收入穩步上升。

為了打消投資者的懷疑,2014年,公司每月還專門對投運電廠的發電量進行自願性披露。也就在2014年底,凱迪電力啟動了收購大股東資產的重大資產重組計畫。2015年6月,這項重大資產重組完成。

然而,2015年1月,在最後一次公告《關於2014年12月已投運電廠發電量自願性資訊披露公告》後,公司停止了已投運電廠發電量自願性資訊披露。

2015年10月27日,公司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季度利潤和年初至季末利潤分別為7353.6萬元和2.2億元。不過,公司同時公告的《2015年年度業績預告》預測年度業績範圍為6.05億元至7.08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95%至245%。兩倍增長的盈利預告,讓投資者對公司2015年業績充滿期待。

就在業績預告之後的第三日,2015年10月29日,公司發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告。今年3月26日,證監會通過了公司的增發方案。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今年4月26日,公司披露修改盈利預測,縮水幾近一半,擊碎了投資者的美夢。第二天公佈的年報顯示,公司經審計的2015年年度報告的淨利潤僅為3.88億元,只有當初預測的60%左右。針對如此重大差異,公司的審計機構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在年報中確認,公司內控在非財務報告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投資者驚呼被忽悠

投資者徐財源已就公司年報中存在的問題向監管部門進行了舉報。徐財源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說:“公司每次推出重大重組方案和非公開增發方案時,都向投資者公告有不錯的業績,可等到方案一通過,業績就大幅縮水,這太不正常了。”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生物質發電廠的經營模式和流程都很簡單,只要發電,就有收入進賬。在去年6月前,公司已擁有可運營的發電廠至少16家。6月以後,又收購可運營電廠17家。這麼大的裝機規模,發電量不到30億千瓦時,平均每台機組的發電時間不到5000小時,大大低於生物質發電行業的平均水準,也低於收購電廠時所公告的設計發電能力。

徐財源說:“凱迪生態去年的發電收入十分反常,要麼是去年電廠運營極不正常,要麼是隱瞞收入。如果是電廠運營遇到困難,如實披露也行。但到了10月底,公司還公告盈利預測大幅增長,這不是忽悠投資者麼?”

並購資產質地惹質疑

凱迪生態去年收購的資產,盈利情況到底怎樣?

4月28日,公司披露了由興業證券出具的關於凱迪生態2015年所購買標的資產盈利預測實現情況的核查意見。按這份報告援引的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關於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預測實現情況的專項審核報告》,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中所購買的生物質發電標的資產和風水電標的資產,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16864.91萬元和2732.62萬元,盈利預測完成率分別為106.75%和255.86%,上述兩項標的資產2015年度均完成了盈利預測目標。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涉及的林業標的資產,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6502.61萬元,未達到業績承諾。

從上述公告可以算出,包括生物質發電、風水電和林業三塊標的資產在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合計為2.61億元。而公司2015年度扣非後的淨利潤卻只有2.237億元。也就是說2015年所購資產扣非後的淨利潤竟然比公司全年扣非後的淨利潤多出3700多萬元。

而公司2014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49億元,同比增加28.97%,實現扣非後的淨利潤2.05億元,較上年增加216.76%。期內公司生物質發電收入大幅增加,全年累計發電量超過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0%。

“正是因為2014年發電廠有了炫人業績,公司2015年購買大股東生物質發電資產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才有了通過的基礎”,徐財源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收購未完成前的公司資產在2015年到底運行了沒有?如果運行了,盈利了,錢到那兒去了呢?”

更為蹊蹺的是,公司多次稱,2015年從大股東手中收購的已投入運營電廠中,其中大部分是發電效率較低的一代電廠,而收購前公司正在運營的電廠都是盈利較強的二代電廠。在過去的一年中,那些盈利能力並不強的一代電廠,數量並不占優,扣非後的淨利潤達到1.68億元,僅比2014年公司全年淨利潤少3200萬元,這些資料令人匪夷所思。

頻頻收到問詢函

一直關注凱迪生態的湖北德馨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陸峰認為,凱迪生態近年資本運作涉及面廣、資金量大,從2012以來,已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問詢函就有20次,說明公司資訊披露及內控存在諸多問題。公司2015年年報披露的財務資料也難以自圓其說,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監管機構應該從嚴監管。

此外,凱迪生態2015年度計畫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引起監管層的關注。5月20日深交所對凱迪生態發佈年報問詢函,指出凱迪生態2015年度的利潤分配方案未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專項審議,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審議程式是否符合《公司法》、《股票上市規則》及《公司章程》對利潤分配的相關規定。

深交所還發現,報告期內,凱迪生態董事任育傑、董事鄭朝輝、獨立董事張龍平、鄧宏乾、監事賀佐智、張自軍、徐利哲、人力資源總監薛菲、副總裁程堅、投融資總監徐浩波、建設總監範文匯、總工程師王兄田、總裁助理程少輝均屆滿離任。對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以上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是否仍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其關聯方單位任職,如此大範圍調整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原因及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

凱迪生態年報顯示公司期末其他應收款為5.25億元,較期初2.69億元增加95.22%,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期末較期初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並說明公司存貨中期末餘額為21.77億元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主要內容及變化原因。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