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上漲還未止步,蔬菜價格又站在了“漲價的風口上”。卓創資訊監測的資料顯示,洋蔥價格同比上漲370%,大蒜上漲185%。
而已經連漲許久的生豬價格,同比上漲42.25%,“由於前期豬肉價格長時間低迷,養豬戶積極性受挫,導致生豬存欄下降,生豬產能處於近年低位,市場供應偏緊。”卓創資訊的資料顯示。
生豬價格的上漲,也為養殖企業帶來了集體的淨利潤大豐收。資料統計顯示,目前共有9家畜禽養殖公司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報,在淨利潤為正值的7家公司中,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皆超過了100%。“公司商品肉豬出欄量穩定增長;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公司飼料原料採購價格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飼料成本降低。綜上所述,公司第一季度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這些公司如是解釋。
前期的生豬價格上漲為上市公司們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但是,從新發地監測的資料可知,不斷攀升的價格已經讓需求出現了縮減,進而影響了白條豬的供應量。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為2136.86頭,今年同比增加-27.55%。
新發地的研報提及,白條豬日均上市量下降的幅度遠遠超過毛豬存欄量下降的幅度。原因主要包括毛豬的存欄量同比下降,出欄量不及去年同期;毛豬留欄時間延長;高價格抵制需求,白條豬返廠現象司空見慣,屠宰廠不願意朵拉白條豬進場。
不過,由於近期白條豬的單重普遍增大,上市白條的數量減少,豬肉的總量減少的幅度並不很大。新發地市場的商戶認為,“肉賣不出去了,豬也就該降價了。”
雖然市場監測的資料出現了震盪,不過,有券商研報認為,短期豬價或有盤整壓力,但“三季度將創新高”。
短期來看,受屠宰場控制成本、氣溫回升生豬長速加快、壓欄肥豬面臨集中出欄壓力及進口豬肉于4月份集中到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豬價將面臨盤整壓力,但預計調整幅度將十分有限。中期來看,產能去化推動的供給收縮趨勢不改。受2016年1月中下旬寒潮影響,仔豬死亡率較高,預計將對6月-7月肥豬豬價形成較大支撐。預計全年豬肉進口量約150萬噸,對國內供給衝擊不大。綜合原料價格、後備線豬補欄、能繁母豬淘汰量等因素可以預測,週期高點出現在7月-8月份左右。
綜合種種現象,有業內人士認為,供需問題不是農業價格“失衡”的全部原因。
優食管家CEO李文憲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分析,利用生鮮網站直采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傳統農業供給出現的價格問題,但是,“也不絕對,如果不具備規模直采效應的,成本反而會高。(目前的價格現象)最大問題還是產銷兩端的資訊不對稱。”
而已經連漲許久的生豬價格,同比上漲42.25%,“由於前期豬肉價格長時間低迷,養豬戶積極性受挫,導致生豬存欄下降,生豬產能處於近年低位,市場供應偏緊。”卓創資訊的資料顯示。
生豬價格的上漲,也為養殖企業帶來了集體的淨利潤大豐收。資料統計顯示,目前共有9家畜禽養殖公司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報,在淨利潤為正值的7家公司中,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皆超過了100%。“公司商品肉豬出欄量穩定增長;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公司飼料原料採購價格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飼料成本降低。綜上所述,公司第一季度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這些公司如是解釋。
前期的生豬價格上漲為上市公司們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但是,從新發地監測的資料可知,不斷攀升的價格已經讓需求出現了縮減,進而影響了白條豬的供應量。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為2136.86頭,今年同比增加-27.55%。
新發地的研報提及,白條豬日均上市量下降的幅度遠遠超過毛豬存欄量下降的幅度。原因主要包括毛豬的存欄量同比下降,出欄量不及去年同期;毛豬留欄時間延長;高價格抵制需求,白條豬返廠現象司空見慣,屠宰廠不願意朵拉白條豬進場。
不過,由於近期白條豬的單重普遍增大,上市白條的數量減少,豬肉的總量減少的幅度並不很大。新發地市場的商戶認為,“肉賣不出去了,豬也就該降價了。”
雖然市場監測的資料出現了震盪,不過,有券商研報認為,短期豬價或有盤整壓力,但“三季度將創新高”。
短期來看,受屠宰場控制成本、氣溫回升生豬長速加快、壓欄肥豬面臨集中出欄壓力及進口豬肉于4月份集中到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豬價將面臨盤整壓力,但預計調整幅度將十分有限。中期來看,產能去化推動的供給收縮趨勢不改。受2016年1月中下旬寒潮影響,仔豬死亡率較高,預計將對6月-7月肥豬豬價形成較大支撐。預計全年豬肉進口量約150萬噸,對國內供給衝擊不大。綜合原料價格、後備線豬補欄、能繁母豬淘汰量等因素可以預測,週期高點出現在7月-8月份左右。
綜合種種現象,有業內人士認為,供需問題不是農業價格“失衡”的全部原因。
優食管家CEO李文憲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分析,利用生鮮網站直采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傳統農業供給出現的價格問題,但是,“也不絕對,如果不具備規模直采效應的,成本反而會高。(目前的價格現象)最大問題還是產銷兩端的資訊不對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