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新光借殼*ST金路失敗背後 有沒有不能說的秘密?

中国证券网
2015-12-17 11:16

已收藏

從十拿九穩到鏡花水月,新光集團仿佛做了一場夢。

12月15日,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ST金路”,000510)發佈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終止審查通知書》公告,標誌著新光集團借殼*ST金路,徹底告吹。

新光借殼失敗,過程離奇曲折。2014年底,四川德陽國資委與新光集團接觸,希望注入優質資產重組*ST金路。2015年6月9日*ST金路正式公告,擬通過定增購買股權的方式,實現新光集團主要資產的借殼上市;7月30日,股東大會亦通過重組方案。

然而,臨近過會卻風雲突變。9月,董秘劉邦洪遭德陽警方帶走,董事長張昌德亦被當地紀委要求協助調查;之後,又有神秘自然人舉牌成*ST金路大股東;再後來就是雙方商討退出重組。

而背後原因,卻更加撲朔迷離。新光集團方面曾認為,是有非市場化的方式在影響重組進程。*ST金路在終止重組的公告中特別聲明一條,各方約定互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及損失賠償或補償責任,互不追索。

新光借殼功虧一簣

*ST金路原由劉漢旗下漢龍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控制,2010年漢龍實業大規模減持後,劉漢堂兄劉滄龍旗下的四川宏達成為第一大股東。劉漢一案發生後,劉滄龍也遭調查,*ST金路股本遂發生變化。截至今年9月30日,四川宏達持有*ST金路4.16%股份,但委託給德陽國資委旗下的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後者持有3.54%股份,德陽國資委由此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成立於1995年的新光集團是位於義烏的民企,以飾品為主業,之後成為集投資、貿易、地產、實業於一體的大型民企。

*ST金路的業績一直堪憂,財報顯示2013、2014年度淨利潤分別虧損1.74億元、1.47億元。2015年三季報顯示總資產近15.4億,同比減14.63%;營收4.28億,同比減19.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虧1540余萬,前三季度總計虧8785萬餘。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而新光集團在規模做大後,一直有上市的計畫,曾舉牌武漢中百集團(000759),但最終放棄。

於是在雙方都有意向的情況下,*ST金路資產重組、新光借殼一事被提上了日程,並迅速推進。6月9日,公告擬向新光和虞雲新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浙江萬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和浙江新光建材裝飾城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7月14日,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重組方案,德陽國資委也於同日核准;8月6日,證監會正式受理*ST金路重大重組事項。

財經學者宋清輝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的新光此前一直在謀求資本市場上市,而*ST金路是一個不錯的殼資源,無疑會對新光的相關業務進行有效完善和補充。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投資者對此熱烈響應,從6月24日複牌到7月30日臨時股東大會通過重組預案,*ST金路的股價從5.80元升到9.00元,期間經歷6個漲停板。金華當地媒體甚至開始預估新光借殼成功後的一系列發展之舉。

就在一切都進行得有條不紊的時候,出現了始料不及的變故。*ST金路董秘劉邦洪9月1日被德陽市警方帶走,董事長張昌德亦被當地紀委要求協助調查。更有神秘自然人突擊入股高額買盤並對*ST金路舉牌,這一切都讓新光措手不及。及至12月4日晚的終止公告,新光借殼最終成為2015一年遊。

背後緣由欲說還休

對於新光借殼*ST金路終止一事,坊間有不少說法是場外因素造成,並非市場原因。

周曉光曾公開表示,在臨時股東大會股權登記前幾天,十多名投資者突擊大量買入*ST金路股票合計5000余萬股,然後在股東大會上一致投出反對或棄權票,只是因為80%以上的股東代表都給重組方案投了贊成票,所以最後還是通過了。

還有就是這十幾名突擊入股的投資人的股東身份登記資訊大多為1990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存在代持嫌疑。而到了8月份,大部分突擊入股的投資人撤出,換成另一批與其背景類似的“散戶”以更大資金量進入。此時,又一神秘自然人劉江東半路殺出,8月份開始大舉買入*ST金路股票成為第一大股東並舉牌。

按照周曉光的說法,8月30日德陽國資委已經與宏達集團解除其手中*ST金路股權的委託關係,劉江東知道而借殼方的新光竟然不知道。7月份開始,德陽當地政府給金路集團部分股東打招呼,干預其在股東大會上自主投票;稅務部門私下到義烏調查新光集團;8月份,德陽公安局派員到證監會要求查閱*ST金路報送的重組資料。然後就是董秘被帶走,董事長協助調查等。周曉光認為,當地政府主要領導的變化與劉江東和四川當地遊資圈的狙擊舉動有某種關聯。

宋清輝認為,新光借殼最終失敗,是“天災人禍”。“一方面是負責雙方重組專案的保薦人西南證券並購業務部副總經理童星被警方帶走;另一方面,德陽市政府主要領導人變動,德陽國資委態度也‘驟轉’。”

記者又聯繫上周曉光,對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周曉光沒有直接回應,為借殼投入的資金以及可能造成多少損失,公告中提及的互不擔責和追索,周曉光簡單回應:“過去的事就不要提了,後面再重新找殼。”

而*ST金路方面,記者撥打公開電話均無人接聽,錄音電話給出的錄音時間只有1秒鐘,發去採訪郵件至截稿時也未收到回復。

多層次資本市場聯盟華東副主席、上海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副會長宋一欣律師認為,如果的確是因為非市場因素造成借殼失敗,但不是上市公司原因,股民沒有辦法提出索賠。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