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有關金融監管的提法相對“十二五”規劃綱要似未有明確的變化指向,不過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十三五”規劃建議作的說明中提到,主要經濟體在多個領域統籌監管的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鑒,分析認為或意味著未來金融監管格局臨變。另外“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提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被認為更有針對性和目標性。
統籌監管值得研究和借鑒
習近平說,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明顯加快,形成了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複雜的產品結構體系、資訊化的交易體系、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特別是綜合經營趨勢明顯。這對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帶來重大挑戰。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們必須通過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主要經濟體都對其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而主要做法是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負責對這些金融機構的審慎管理;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統、清算機構、金融資產登記託管機構等,維護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高效運行;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通過金融業全覆蓋的資料收集,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習近平說,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認為,這或許意味著一行三會格局將有大的改變。
此前已有聲音建議從分業監管回歸混業監管,不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從未來監管的發展趨勢來講,監管和監管機構統一化會是大勢所趨,但是考慮到金融機構之間性質和風險特徵的差異,不會簡單地將一行三會合並,而是先要形成功能監管的框架。
郭田勇表示,中國的金融機構間功能、性質、風險結構差異很大,區分不同機構監管是很必要的。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大背景下,對於功能相同、性質相同的業務,要形成監管標準的統一化,這樣才能防止出現監管套利或監管空白,營造金融業統一公平的競爭發展空間,這點非常重要。
全力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相對“十二五”規劃,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為“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提。趙慶明認為,這更有針對性和目標性,知道金融偏離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軌道,往往就會出現金融危機,但是即使沒有偏離,如果效率不高,也不利實體經濟的發展,而當前我國確實存在這個效率不高的問題。10月30日,銀監會黨委會在對全系統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部署中,所提第一條就是要全力以赴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具體來說,“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到要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評論說,長期以來,銀行融資在社會融資結構中居主導地位,但銀行在戰略和客戶定位上的無差異化競爭和不同主體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性之間存在錯配,導致信貸資源過度集中,普惠金融難以有效發展。因此,隨著後利率市場化時代的到來,商業銀行將走上差異化、錯位競爭之路。同時,市場准入放開,越來越多民營銀行的設立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構建一個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銀行機構體系大有裨益,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趙慶明則以此預期,今後將會進一步降低銀行准入門檻,會出現更多中小銀行尤其是民營中小銀行。郭田勇的看法類同,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銀行業准入的不斷放開,中國銀行業也會出現類似於美國的兵分兩路的情況,一類銀行可能更專注于高端客戶、投行業務、國際業務、金融衍生品業務等,業務出現“朝上走”的特徵,而大多數銀行尤其中小銀行業務格局會朝下走,呈現社區化特徵,業務定位中小微企業金融、個人金融以及三農金融等,整個業務格局向下傾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