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湄合作新聞 > 商務資訊

世上最古老石油工業國,緬甸能源發展曲折路

缅华网
2018-06-25 15:28

已收藏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國之一,緬甸的石油開採紀錄可回溯至蒲甘王朝(西元849年-1297年)早期。在蒲甘時代首位君王阿努律陀(Anawrahta)的統治期間,有證據顯示有人在佛陀的三藏(經藏、律藏、論藏)外層塗抹石油以防止損壞。

1963年石油產業國有化,新組建的國有石油公司「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MOGE, Myanmar Oil and Gas Enterprise)包攬了所有相關業務。

1988年,為復蘇該國舉步維艱的石油產業,緬甸開放外國企業投資開發石油。

目前緬甸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約為1.82兆立方英尺(bcf, billion cubic feet),原油儲量估計約1.39億桶。隨著緬甸逐步開放國際探勘,全球石油巨頭看好緬甸市場,希望引進先進技術來發現新的油田。然而,雖然石油天然氣長期對於一國之發展具有重要經濟戰略意義,緬甸直到近年來才開始在提供可靠能源供應上著手規劃改革。

特別是過去一年,由於內閣人事異動、部份油企撤資以及更具體的能源政策出臺等因素,讓緬甸能源產業的走向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電力暨能源部(MOEE, Ministry of Electricity and Energy)改組

翁山舒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在2015年上臺、入主首都奈比多(Naypyidaw)後,「電力暨能源部」便由前政府能源部常務秘書Pe zin Tun掌舵。然而,由於健康問題及在解決國家能源危機方面的作為不足,他就任不到兩年即內辭職。

在其任內,諸多能源議題如中資密松大壩計畫(Myitsone Dam)的未來、電力補助刪減等議題均未得到妥善解答。矛盾的能源政策訊息及落後的基礎設施,也使投資者轉向保留態度。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資料,緬甸的GDP增速從2015/16財政年度的7.3%下滑至6.5%,很大程度上得歸咎于該國的電力匱乏。緬甸全國目前僅三分之一人口已實現電氣化,停電情況時有所聞,從而影響了商業生產活動的運作。

2017年7月,建設部(Ministry of Construction)部長Win Khaing正式接任,這一人事改革也被視為是翁山蘇姬政府企圖做好電力建設的信號,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為國內電力生產引進「液化天然氣(LNG)」

在電力暨能源部改組後,該國能源計畫展露曙光。緬甸政府於今年初宣佈,將在新的國內天然氣資源可正式生產前,使用進口液化天然氣來解決能源缺口問題。

據一位電力暨能源部官員指稱,緬甸國內天然氣將繼續用於保證外匯收入的出口項目,而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將有助於滿足該國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扭轉該部門早期堅持的政策,也就是當地需求必須優先於新領域的發展。

在短中期內,緬甸不得不依靠其燃氣發電廠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平衡外匯出口和確保足夠發電的天然氣來源始終是項艱巨的挑戰,而液化天然氣進口計畫或許是解決之道。

同時,基於對確保經濟發展和全國電氣化將需要多少能源的具體預測,長期能源計畫應著重於通過優化使用能源組合,來實現均衡的永續能源發展。

今年3月中旬,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舉辦了一場地質論壇,側重於行業上游領域,聚集了官員、國際能源企業、學者和專業人士,旨在鼓勵分享新概念和技術,以説明解決緬甸石油系統因複雜地質構成所帶來的挑戰。唯有克服此一挑戰,緬甸才能開採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

離岸供應基地(OSB, offshore supply bases)缺乏

除地質結構的先天劣勢,石油天然氣公司在該國經營的一大後天障礙,便來自於離岸供應基地的缺乏。 2017年的一項重要能源政策發展,即是緬甸投資委員會(MIC, Myanmar Investment Commission)批准了離岸供應基地的建設。目前緬甸只有一個位於仰光的供應基地Thaketa,而距離開發中的天然氣田最近對接平臺則位於新加坡和泰國。以船隻航行單程需耗時4、5天,而一艘鑽探船每天的費用超過35萬美元,船隻需要10天才能往返新加坡,如此龐大的離岸營運成本令眾多企業不堪負荷。

長久以來,建造及營運「離岸供應基地」被視為有利可圖的商機,且有助於緬甸的石油天然氣產業提升獲利能力。打造國內的離岸供應基地能降低鑽探成本,減少運輸及清關耗時,從而滿足離岸作業的需求。數年前,外界估計緬甸將需要2-3個離岸供應基地,但去年,緬甸投資委為多達6個離岸供應基地專案提供了一系列許可,其中一些計畫最早可在2020年投入營運。 Myint & Associates是第一家獲批的當地企業,地點位於伊洛瓦底省(Ayeyawady Region)的Nga Yoke Kaung Bay;新加坡資的Myanmar Offshore Supply Base則是第一家獲准建造的外資企業,地點位於孟邦(Mon State)。

招標條件優化、程式透明化

雖然在離岸供應基地招標的過程中,一共吸引了52家國內外企業遞交意向書,但不一致的標準與不透明的程式,使得最終得標結果啟人疑竇,也引發貪贓枉法的疑慮。

此外,目前緬甸有51個天然氣離岸生產區塊。據電力暨能源部稱,前總統登盛(Thein Sein)任期內有38個已完成標案,剩下的13塊仍開放投標。

今年4月初,有消息指出今年將有另一輪招標,預計將在審查當前條款並重新制定合約內容後進行。但是,由於這是在14年油價暴跌前訂立的,行業專家認為需要改進的部分包括當前產量分成合約(PSC, production sharing contracts)的財政條款,以及電力暨能源部的權責交代。

根據該國PSC的標準,作為資源所有者的政府,完全免受勘探和生產活動涉及風險的影響 ,而私人投資者必須承擔所有風險,以及負責探勘、開發和生產的相關投資和工作計畫。與此同時,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中的大部分(至少占總產量的60%),將進入政府的口袋。

在今年再次啟動招標之前,目前電力暨能源部已經著手進行條款審查工作。人們希望更多單位一同參與,並且得標的評判過程與機制皆應力求透明化,除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也可提升投資者對政府及該行業的信心。

鑽探或放棄? (Drill or Drop?)

2014年美國葉岩油革命使得油價在隨後的幾年中暴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意味著緬甸海上油氣田的發展恰逢油價委靡不振,加上巨大的探勘風險且成本高昂,一口深水井的成本可高達5,000萬美元。這導致在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於2017年下半年發出「鑽探或放棄」通知後,外國投資者如印度最大私營集團的Reliance Industries(M-17, M-18)以及澳大利亞的Tap Oil(M-7 ),已放棄了共計11個油氣田區塊,並希望轉投資其他業務,此外,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Shell)也已經宣佈從部分深水區塊撤出(AD-9, AD -11, MD-5),並延長了其他專案(A-4, AD-2)的研究時間。

儘管如此,為數不少的緬甸國內外能源企業仍持正向態度,並於近日陸續公佈了下半年的行動計畫。

例如,泰國國油旗下的PTT勘探生產股份(PTTEP)重申對緬甸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承諾,但也承認在邊境探勘方面確實存在巨大挑戰。 PTTEP預計今年將在M-9和M-11海上油田展開探勘工作。該公司表示,以經濟高效的方式投產仍有難度,且只有通過創新技術和人員的有效結合方能實現。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稱,今年第四季度將在Tanintharyi地區的M-12、M-13和M-14動工鑽井。

當地獨立的石油天然氣公司MPRL E&P也在其負責的A-6區塊引入了三種方案,並在過去幾年中取得正面的成果。該公司表示,如果該區塊的所有砂質河道均含氣,那麼執行「液化天然氣(LNG)」專案便具有經濟價值及可行性,可以回接(tie-back)法國道達爾(Total)的Yadana氣田或韓國浦項大宇(Posco Daewoo)的Shwe氣田,進而用於本地發電或出口到泰國及中國。另外,該公司正在評估新的鑽井計畫,同時近一步研究如何開發該區塊的天然氣。

總而言之,時至今日,由於積極去庫存、控制成本及日益攀升的地緣政治風險,油價已回到每桶近80美元,上游領域的許多國內外石油天然氣公司,已準備好再次恢復探勘與生產活動。同時,隨著逐漸明朗的政策方向與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未來緬甸的能源產業或將有一番美好的光景。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